關鍵字:腹腔鏡
-
嘔吐無食慾竟檢查出胃癌 有這些症狀與習慣的人要注意
癌症新知 / 胃癌4478台北慈濟醫院肝膽腸胃科陳家輝醫師,考量嚴重的營養不良將影響治療成效,先以腹腔鏡進行胃腸改道,提升營養狀況,再安排化療、放療縮小腫瘤後,再執行根除性的「次全胃切除及淋巴擴清術」,曾先生狀態恢復良好、恢復進食,目前定期回診追蹤。 -
國人聞大腸癌色變! 醫師呼籲癌症篩檢「腸」識不可少
癌症新知 / 腸癌4086羅東博愛醫院大腸直腸外科主任余盈輝表示,1次篩出2個大腸癌病灶,其實是非常罕見的狀況,楊老先生的腫瘤分別位於大腸的20公分與40公分處,大小為2公分及3公分,幸運的是都剛好位於大腸的左邊中下段,即乙狀結腸處,所以手術切除範圍還能控制在30公分內,若腫瘤異位就比較棘手,可能需要切除更多大腸,使剩餘的大腸功能受到影響。 -
突破傳統2D影像限制 婦科微創3D進化手術時間快2倍
醫藥衛生 / 醫院情報3826傳統腹腔鏡的使用極限,就是2D視野。丁大清表示,2D視野的限制使得需要看清血管或神經的手術變得困難。最近就有1位婦女結紮多年後,因為還想要生孩子,決定要重新接回輸卵管。透過3D腹腔鏡手術不但成功復原,更把原本大約需要3個小時的手術時間,縮短為30分鐘。 -
7旬嬤「該邊」鼓起腫塊 罕見股疝氣找上生產多胎婦女
兩性關係 / 女人幫5456亞洲大學附屬醫院泌尿科主治醫師蕭子玄表示,透過病史詢問發現,患者生育過5名子女,後來因疏於運動,體型變得較為肥胖,加上年輕時從事勞動力工作,造成腹內壓增加,經理學檢查發現,患者腹部下壓用力時,在大腿與腹部的交接處,組織會從下方股骨窩處由上往下突出,所幸腸子、腹腔網膜等組織尚未穿過股環組織脆弱部份,免於腸子壞死的風險。 -
長期不明原因腹瀉 胰臟炎送急診意外發現罕見闌尾腫瘤
癌症新知 / 腸癌3674高國堯醫師起初收治該病患入住加護病房,經電腦斷層掃描確認是膽結石併發胰臟炎,原本準備等胰臟炎緩解後安排膽囊切除,但在執行術前斷層掃描評估時,意外發現闌尾直徑腫到正常的4倍大,管腔內布滿黏液,推測是罕見的闌尾腫瘤,會診大腸直腸科醫師方佳偉。 -
輸卵管結紮後還想懷孕? 微創重建再現「生」機
兩性關係 / 婦科診療室5814試管嬰兒技術幫助了很多人,但依台灣人工生殖法規定,並非所有伴侶都能使用人工生殖,對於這群病人來說,輸卵管重建大概是唯一可行方法。重建手術需要切除異常阻塞部分,再將兩端健康的管徑對接,因輸卵管並不是大的器官,先前開腹重建輸卵管手術並不是1件容易的事情,要做到精準對齊縫合都需要使用到顯微手術器材。 -
「胃腸道基質瘤」不是胃癌 兩者最大差別關鍵在這裡
醫藥衛生 / 罕見疾病3474胃腸道基質瘤並不是胃癌,胃癌病灶通常從黏膜開始生長,並呈現潰瘍;而基質瘤生長於黏膜下層,黏膜表面完整,因此沒有明顯症狀。胃腸道基質瘤一般是根據腫瘤大小與顯微鏡下的細胞特性來判斷惡性度,趁早期進行手術切除是最有效的方式,如晚期腫瘤已轉移,則需以標靶藥物控制。 -
好友相約減重 代謝手術搭運動飲食3人共減80公斤
醫美減重 / 體重管理6331大里仁愛醫院副院長趙世晃表示,在他的門診中有3位好友相約一起來減重,透過手術的幫忙,術後2個月3人一共減掉80公斤;不但體態改變了,三高健康指標也改善了,更重要的是他們將飲食和運動內化成生活的一部分,並期許未來更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