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芝加哥
-
新冠疫情期間消毒清潔更頻繁 氣喘患者恐增加發作機率
醫藥衛生 / 醫藥話題2980美國伊利諾大學芝加哥分校護理學院的副教授,同時也是研究共同負責人的Kamal Eldeirawi表示,他們開始擔心COVID-19大流行造成清潔和消毒工作頻率增加,再加上人們有更多待在室內的機會,可能會使氣喘患者暴露於更多有害的環境中,進而引發氣喘症狀。 -
首位女性衛生署長張博雅 細數醫療政策改革那些年
醫藥衛生 / NOW人物3955曾和張博雅共事、時任衛生署主秘、現為寶佳公益慈善基金會賴進祥董事長表示,本書有26位張博雅擔任衛生署署長時期的同僚撰寫專文,他們各自在衛生署不同處室擔任要角,在張署長的帶領下,攜手推動許多法案和政策。書中詳細記載了許多衛生政策訂定過程的波折與艱辛,以及不為人知的信念與堅持。包括現在台灣人最感到驕傲的全民健康保險,張博雅如何接手健保2期的規劃執行,實施過程中用人、與各部會、團體的溝通和祕辛,也可以讓讀者瞭解張博雅如何運用智慧,領導團隊,從軟土種大樹,把爛牌打到胡。 -
【新冠肺炎累計339例】北部社區50多歲女保全確診感染源未明 美傳7周女嬰染病身亡
醫藥衛生 / 醫藥話題38今(2)日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發布新增10名新冠肺炎(COVID-19、武漢肺炎)確診個案,其中8名為境外移入,2名為本土案例。在新增的2名本土病例中,有1名個案(第336例)職業是社區保全人員,該社區住民短時間接觸機會不低,指揮中心立刻與社區主委調閱監視器,確認高風險接觸者,將會採取進一步防疫措施,目前社區住民全面自主健康管理。另外,媒體傳出,美國康乃狄克州女嬰,出生7周因感染新冠肺炎死亡。 -
血液循環差腳麻不好走? 不妨試著來杯含黃烷醇可可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2797現在有一個好消息,美國1項新的研究表示,每天喝3杯含有黃烷醇的可可,可以幫助PDA患者的下肢血液循環變好,研究刊登在《循環研究雜誌》 (Circulation Research)。 -
大學生過半手機成癮 出現這些症狀是警訊
醫美減重 / 精神健康3839國立成功大學教育研究所所長董旭英指出,過度使用網路與許多偏差行為有關,網路使用狀況可能是生活挫折的一些行為表徵,像人際關係變差、憂鬱情緒發生、學業成績下降等,家長及師長應該多多關心孩子使用手機的狀況。 -
婚姻促使大腦皮質層保持活躍 有助預防失智症發生
醫美減重 / 養生抗老4014情緒支持是預防老年失智症的關鍵,已婚人士透過他們的配偶、朋友和家人的歸屬感找到了屬於自己的社交網絡,走入婚姻增加了社會融合及促進認知健康,也因婚姻讓人們經常互相交流、談判等,這都可以使皮質層保持活躍,預防失智症的發生。 -
空汙對健康影響有多深? 研究:連心理層面也受波及
健康養生 / 健康新知3340根據數百萬名丹麥和美國人的資料庫中,研究人員發現暴露在空氣汙染中與某些精神疾病的發病機率間具有相關性。在這2個國家中,空氣品質較差與罹患躁鬱症的風險增加有關。丹麥的數據指出,孩子10歲以前若暴露於空氣汙染中,罹患憂鬱症、精神分裂症和人格障礙的風險都會增加。 -
腦瘤手術導入AI技術 準度提升減少誤判率
醫藥衛生 / 醫院情報3695臺大醫院神經外科主治醫師蕭輔仁指出,5成腦瘤為原位癌,其5成是從其他部位轉移而來,例如,肺癌、乳癌等,後者好發於大腦深處,因腫瘤數量多且體積小,大都建議接受電腦刀放射手術來消滅腫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