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血氧
-
新冠疫情比上周升溫33%重複感染增 XBB變異株成主流
健康養生 / 最新消息3717疾管署今(16)日公布國內自3月20日新制實施後,近7日(5/10-5/16)每日平均新增154例COVID-19本土確定病例(併發症),較前7日(5/3-5/9)之每日平均新增116例上升;5月起本土併發症累計2,022例,其中1,010例(約50%)未打滿3劑疫苗,703例(約35%)未曾接種任何1劑疫苗。上週(5/7-5/13)平均每日新增15例死亡,較前1週(4/30-5/6)之每日死亡平均數15例持平;新增死亡個案中,87%具慢性病史、67%未打滿3劑疫苗、93%為60歲以上。 -
天冷吃鍋物恐加重眩暈病情! 醫曝末梢血循保健不能等
健康養生 / 心臟血管5361針對血液循環不良引起的耳鳴眩暈,除了控制三高、多運動、適當休息,陳俊安醫師補充說明,平時感覺手腳冰冷、指端有麻刺感或出現耳悶現象,就代表周邊血液循環不佳,建議患者平時可服用銀杏葉萃取物改善末梢血液循環作為日常的預防保健,以防情況惡化,嚴重恐出現耳中風,造成聽力受損不可逆的傷害。 -
中風後復健應掌握6個月內黃金期 醫曝預防2次中風關鍵
健康養生 / 心臟血管3647蘇宗柏醫師指出,預防腦中風以控制血壓、血糖穩定為主,尤其腦中風已不再是老人的專利,近幾年呈現年輕化的趨勢,更使得規律運動和定期檢測血脂、血糖和血壓控制格外重要。 -
清晨、入夜時段偏冷!耳鳴眩暈擾 醫曝促進血循助改善
健康養生 / 心臟血管3119春天的天氣早晚溫差大,白天偶有回暖,但入夜溫差往往相差10度以上,清晨和入夜時段尤其偏冷,容易導致血管收縮,一旦耳朵周邊血液循環變差,很可能因此誘發耳鳴眩暈的症狀。 -
本土中重症+102!死亡+39 兒童快篩陽這些症狀速就醫
健康養生 / 最新消息2060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於今(24)日說明昨(23)新增COVID-19併發症的確定病例共有102例,分別為102例本土及0例境外移入;另新增39例死亡。指揮中心表示,過去1個月的中重症平均數為每日約119例,最高值及最低值區間為13至236例,受週末或假日延遲通報影響而有高低起伏。 -
上週流感增2例重症+2例死亡 諾羅腹瀉疫情無下降趨勢
健康養生 / 最新消息1985疾管署今(21)日表示,上週新增2例流感死亡個案,同時門急診類流感就診人次47,009人次,近期趨勢持平,近4週合約實驗室分離出呼吸道病毒以流感病毒為多、其次為腺病毒及單純疱疹病毒,其中流感病毒分離以A型H3N2為主,顯示流感等呼吸道病毒仍持續於社區活動。 -
免隔離上路如何就醫?疫苗怎麼打? 指揮中心圖解說明
健康養生 / 最新消息2151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16)日表示,國內疫情持續穩定且處於低點,快篩陽性之輕症或無症狀民眾免通報免隔離措施將自3月20日(個案採檢日)起實施。民眾自行快篩陽性後,如出現重症警示症狀,或是屬於65歲以上長者、孕產婦或具慢性病史等具重症風險因子對象,請儘速就醫,以利醫師評估開立公費口服抗病毒藥物,降低感染後引發併發症或導致死亡之風險。 -
微創心臟手術跨科合作 搭1療程改善術後不適併發症少
醫藥衛生 / 醫院情報2199為改善心臟手術後病人的呼吸品質及舒適度,台北榮總心臟外科與麻醉部合作,結合微創心臟手術及神經阻斷術,病人接受治療後傷口小、疼痛時間短,還有效降低肺部併發症發生機率,減少使用止痛藥機會,副作用更少,讓患者可盡早脫離呼吸器,進行心肺復健,恢復正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