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超音波導引
-
靜脈曲張好困擾?接受靜脈曲張治療 找回你的健康美腿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3874當靜脈彈性疲乏,血流則容易滯留在雙腿,淺部靜脈血管因承受過大的壓力而逐漸膨脹變形。有些人呈現表淺微血管(蜘蛛網狀血管)增生,有些人則浮現有如蚯蚓般的扭曲血管。這些血管不僅在美觀上礙眼,也會造成雙腳在久站久坐下產生酸痛腫脹及夜間抽筋的感覺,嚴重時還會影響皮膚功能,產生發炎、雙腿皮膚開始色素沉積,甚至出現無法治癒的潰瘍。這些靜脈曲張的發生,有些是因年長或家族遺傳因素所導致,但深部靜脈病變、懷孕、肥胖、長時間久站的人,也會造成靜脈壓力上升,成為好發的族群。 -
台東馬偕引內視鏡超音波! 成功改善患者膽管發炎問題
醫藥衛生 / 醫院情報4269吳佳憲醫師透露,80%以上的胰臟癌,確診時已錯失治療先機,無法手術切除,且5年的存活率低於5%,因此早期發現及治療相當重要。內視鏡超音波在小於2公分胰臟腫瘤的診斷準確度高於傳統的電腦斷層(CT)和磁振造影(MRI),此外,內視鏡超音波還可導引細針穿刺進行胰臟腫瘤切片檢查,準確度可高達9成以上。 -
超音波導引心房顫動冷凍導管消融術 縮短時間也降風險
健康養生 / 心臟血管4806新竹台大分院心臟科主任廖敏村醫師說明,過去臨床上做心房顫動的術式,都是利用超音波來協助電燒手術中「心房中膈穿刺」的步驟而已。冷凍導管消融術中,常會使用顯影劑注射來評估肺靜脈回流至左心房的血流是否被冷凍消融術的氣球封堵密合。近年來隨著高階超音波機器影像畫質的提升,肺靜脈回流是否已被氣球封堵密合,已經能透過彩色超音波的血流訊號有效評估,不需使用顯影劑,可以降低對顯影劑過敏、有慢性腎病變病人的手術風險。 -
膝蓋痛竟不是退化性關節炎? 這部位損傷增生治療能解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2209住家沒有電梯,床鋪沒有床架而直接置於地板的緣故,57歲的邱女士每天都需要上下樓梯,頻繁地蹲下、站起來或跪地。日前,她總是覺得右腳膝蓋不穩定,不時有軟腳的情形,要是做蹲下、跪下或下樓梯等動作時,還會伴隨膝蓋後側、內側疼痛。初期,她以為是關節退化,不以為意,直到疼痛加劇,只能靠柺杖慢慢走才來到台北慈濟醫院復健科檢查。吳柏陞醫師發現她是過度使用膝蓋,導致後十字韌帶受損,透過增生療法PRP注射治療,3個月左右的時間,邱女士已經能夠不靠拐杖正常行走,走路速度也回復正常。 -
微創心臟手術跨科合作 搭1療程改善術後不適併發症少
醫藥衛生 / 醫院情報2199為改善心臟手術後病人的呼吸品質及舒適度,台北榮總心臟外科與麻醉部合作,結合微創心臟手術及神經阻斷術,病人接受治療後傷口小、疼痛時間短,還有效降低肺部併發症發生機率,減少使用止痛藥機會,副作用更少,讓患者可盡早脫離呼吸器,進行心肺復健,恢復正常生活。 -
手肘痛成因分3大類 醫師:網球肘、高爾夫球肘最常見
健康養生 / 生活保健4990大掃除後的痠痛竟然久久不消?復健科醫師發現,民眾在換季期間頻繁搬重物、重複打掃之餘,特別容易因手肘持續疼痛而就醫。檢查過後才發現是高爾夫球肘或網球肘,也就是典型的手肘發炎症狀。 -
長期跑馬拉松扁平足注意! 醫:恐好發慢性脛後肌腱炎
健康養生 / 生活保健3850現代人瘋路跑、參加馬拉松比賽,尤其對許多上班族來說是相對簡單容易執行的運動,但如果忽視身體狀況,在賽前短時間內做了過多訓練,或是暖身不足,很可能導致脛後肌的肌腱發炎。一旦處理不當,長期可能引起脛後肌功能衰退,造成扁平足更加嚴重,不僅影響日常運動,嚴重甚至連行走都有困難。 -
避免膝關節退化要減少運動? 醫打破迷思分析治療趨勢
健康養生 / 生活保健4807想避免膝關節退化只要減少運動就好?示康診所院長劉必涵醫師指出,有些人存有少運動就能避免膝關節退化的錯誤迷思,然而研究發現,長期運動的馬拉松選手藉著肌力訓練,反而能刺激關節滑液囊內的滑液進入軟骨,提供軟骨營養再將代謝廢物排擠出來。正確且適度的運動有助改善膝關節周邊的組織液循環、加強關節周邊肌肉強度,並不會增加膝蓋退化的風險。通常容易出現膝關節磨損受傷者,多半屬平常活動量低,且周末假日運動前無妥善熱身或運動過量的「假日運動員」居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