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追蹤治療
-
國人10大癌症發生率肝癌居第4位 有2成與脂肪肝有關
醫藥衛生 / 保健專欄3335根據107年癌症登記資料顯示,約8成肝癌是由B、C型肝炎所引起的,有B、C肝炎者應照醫囑定期追蹤治療,就可有效降低肝癌的發生,但約有2成肝癌患者,並非罹患B、C肝炎,而是由其他原因所引起的,如:脂肪性肝炎。國家衛生研究院的研究指出台灣非B、C型肝炎引起的肝癌,風險因子包含脂肪肝、糖尿病與三酸甘油脂過高,如有上述2個以上的風險因子,需注意自身健康及維持健康體位。 -
防疫不忘關懷青少年身心狀況 專家建議做校園憂鬱普篩
醫美減重 / 精神健康3135根據1篇發表於2021年5月《美國醫學會期刊網路版 (JAMA Network Open)》的研究指出,12至17歲青少年的重度憂鬱症發病率從2011年的8.3%增加到2016年的13%,僅有3分之1的青少年接受治療。而在校園進行憂鬱症普篩,有助於憂鬱症狀的青少年被辨識出的機率。 -
破除肺癌3大迷思! 對抗新國病早期揪病灶是不二法門
癌症新知 / 肺癌3326北投健康管理醫院蔡聰聰主任指出,肺癌已成國人的新國病,但一般民眾對肺癌仍存在各種錯誤觀念,導致民眾在有意識到自己可能已罹患肺癌再去就醫檢查,常常已經是發展至晚期,錯過黃金救治機會。蔡聰聰主任醫師列舉3大肺癌錯誤迷思,一同與民眾對抗要命新國病! -
攝護腺癌治療新趨勢 精準治療為轉移性病人帶來新曙光
癌症新知 / 攝護腺癌4137台灣泌尿科醫學會理事長暨高雄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副院長吳文正表示,針對轉移性去勢療法無效的攝護腺癌,目前已有精準醫療的標靶藥物,臨床上能有效延緩疾病惡化、提升病人整體存活率。精準療法的出現,可幫助BRCA基因突變的轉移性攝護腺癌病人重新強化治療目標,也為部分病人在化療之前提供新的治療選擇。 -
心室中膈缺損免開刀! 導管關閉手術造福大新竹區病患
健康養生 / 心臟血管2579傅俊閔表示,人的心臟有2個心室,左心室負責體循環,右心室負責肺循環,由心室中膈隔開2個心室,心室中膈若是有破洞,就是所謂的心室中膈缺損,是最常見的先天性心臟病。心室中膈缺損,會造成血流從左心室經缺損流到右心室,聽診會聽到明顯的心雜音。一般在安排小朋友健康檢查時的基本聽診,若聽到明顯心雜音,就會安排心臟超音波檢查,即可正確診斷此疾病。 -
關節痛絕對不能默默忍耐 破解類風濕性關節炎10大迷思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4151類風濕因子RF(Rheumatoid Factor)只是類風濕性關節炎診斷的參考檢查之一,其他原因也可能導致類風濕因子RF陽性,而且有部分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的類風濕性因子RF會呈現陰性。 -
司機眼前冒飛蚊開不了車 雷射玻璃體手術成功「捕蚊」
健康養生 / 視力矯正3377亞洲大學附屬醫院視網膜科主任張耀中表示,「後玻璃體剝離」(Posterior vitreous detachment, PVD)會引起退化性飛蚊症,好發於50歲以上成人、高度近視者、眼睛曾經受過外傷,和曾經接受過白內障手術的民眾。研判張先生是因年紀老化,才會罹患此退化性的飛蚊症。 -
長期彎腰嚴重駝背站不直 2階段手術讓他從120回到165
醫藥衛生 / 醫藥話題309227歲的外籍移工巴納瓦,於4年前來到台灣的零件工廠工作,作業性質需長時間前彎且維持同樣動作的緣故,他開始腰酸背痛,駝背情況越漸明顯,2年的時間,脊椎前彎的角度就大到110度,食行坐臥都無法挺直腰桿,只能維持鞠躬的姿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