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阻塞型
-
睡覺打呼不代表睡得好! 5種人要小心睡夢中猝死
醫藥衛生 / 保健專欄2356亞洲大學附屬醫院牙科主任廖明德表示,睡眠呼吸中止症好發於男性、肥胖、抽菸、喝酒、糖尿病等群眾,主要是因睡覺時上呼吸道發生塌陷,氣流阻滯造成呼吸中止,不僅會出現打鼾、白天疲倦嗜睡、注意力不集中、高血壓、睡醒時口乾舌燥等症狀,也是心血管、內分泌及腎臟、肺部疾病和精神疾病的高風險群,不可不慎。 -
少年頭痛合併眼動異常頻跌倒 水腦併中腦腫瘤是病灶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3485台大醫院新竹分院小兒神經科醫師張寶玲表示,在臨床經驗中,頭痛是病童最常出現的問題,尤其是小學高年級及國、高中學童;其中大部分為原發性頭痛,如偏頭痛及緊縮型頭痛等。然而,如果頭痛日漸增強或頻率增加,且併有不對稱之神經學異常,如:單側肢體無力、抽搐、眼動異常、步態不穩或有全身性症狀,如:發燒或體重下降等,應注意有可能是「繼發性頭痛」,也就是明確病因所引起的頭痛,如:感染或腫瘤所致,民眾應立即就醫治療。 -
打鼾問題知多少?先從上呼吸道構造解密開始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6202弘光耳鼻喉科診所院長、中山醫院耳鼻喉科主任醫師及博仁綜合醫院耳鼻喉暨頭頸部外科主任許文龍醫師表示,若要確定病人打呼是否有嚴重到罹患呼吸中止症,會先照X光、血液檢測,了解呼吸構造的空間及黏膜變化;並會進行睡眠呼吸檢測,判定是屬於中樞型、阻塞型或混和型的病變;且合併檢測腦部血液含氧量,正常數值是99到100,若低於85則為重度缺氧狀態。最後透過內視鏡檢查,能清楚觀察呼吸通道結構空間的異常狀況。 -
日妙齡女主播突然語塞疑腦中風 別以為老人才會發生
健康養生 / 心臟血管3768劉子洋表示,雖然無法對増田紗織的情況直接下診斷,但突然語塞、肢體不協調、臉部表情不對稱,都有可能是腦阻塞型中風引起。當血栓隨著血流抵達腦部,塞住血管堵住血液流動,就會影響大腦功能,隨著大腦受損部位不同,出現的症狀也就不同。 -
開會打瞌睡、睡覺狂打呼 原來是這個病造成的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3045亞洲大學附屬醫院牙科主任廖明德表示,徐先生先於耳鼻喉科確診為輕度睡眠呼吸中止症,曾嘗試用正壓呼吸器治療,但因適應不良使得效果不佳,加上需經常飛往國外出差,以及不想接受手術治療的狀況下,故轉診至牙科,希望透過止鼾矯正牙套解決長期以來的困擾。 -
新冠肺炎疑似增加血栓生成 提高腦中風發生機會
健康養生 / 生活保健3547日本杏林大學腦中風醫學(脳卒中医学)教授平野照之表示,根據中國大陸醫院調查,因新冠肺炎感染,集中收治的重症患者中,當中16.7%發現曾經是腦中風。進一步發現,新冠肺炎患者發生血栓的風險提高42%,如果是死亡患者的血栓風險更是高出81%,實際原因目前不清楚,仍需要更多研究。 -
睡眠呼吸中止症患者 罹患社區性肺炎風險高出近3倍
醫美減重 / 精神健康3834陳濘宏主任說明,睡眠不足會讓免疫機能下降,根據研究顯出,相對於1晚8小時睡眠,1晚4小時睡眠會使免疫系統中循環的自然殺手細胞大幅減少。飛利浦針對橫跨歐、美、亞洲13個國家、共13,004名成人進行調查,發現即使86%的人相信睡眠對身心靈均造成影響,卻有超過5成的人不滿意現在的睡眠品質。除了睡眠時間不夠、焦慮影響睡眠品質外,令人睡了也睡不飽的「睡眠呼吸中止症」是常見影響民眾睡眠的慢性疾病。 -
孩子過動又夜夜鼾聲不斷 原來是呼吸道受阻塞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2721許哲綸介紹,小兒阻塞型睡眠呼吸中止症好發於4歲到9歲孩童,常見症狀包括打鼾、鼻塞、張口呼吸、夜尿、生長遲緩等,因肥大的顎扁桃體及腺樣體會大幅占據正常的呼吸通道,導致睡眠過程中容易出現停止呼吸或呼吸低下等狀況,近年研究也發現此症更與注意力不集中及過動症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