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降低死亡風險
-
日本研究長壽秘訣 適量飲用咖啡和綠茶
健康養生 / 健康新知2781該研究主要針對居住在日本40至69歲、約9萬名男女進行調查,包含1日飲用的咖啡和綠茶量及其他生活習慣等,並觀察日本主要死因──癌症、心臟疾病、腦血管疾病和呼吸器疾病等,與飲用咖啡和綠茶之間的關聯性變化,經過19年的長期研究,期間共約1萬3千人死亡。 -
老人增加肌肉量 大幅降低死亡風險
健康養生 / 老年照護2353這項研究由國家衛生研究院,群體健康科學研究所潘文涵合聘研究員,與莊紹源助研究員共同主持,針對民國88至89年間國民營養與健康調查所訪談的1512位老人,進行長達9年的追蹤,分別探討身體質量指數(BMI)與身體肌肉量(Skeletal Muscle Mass)與老人死亡風險的關係。 -
腹部腫硬如產婦 停經婦罹罕見骨髓纖維化
醫藥衛生 / 罕見疾病2279台大醫院血液腫瘤科姚明醫師說明,骨髓纖維化是一種造血功能紊亂疾病,造血細胞沒有辦法在骨髓裡生長,只好轉移到脾臟及肝臟內造血,結果造成脾臟腫大,引起內臟壓迫症狀,嚴重者可惡化為急性白血病,危及性命。 -
每天跑步10分鐘 降低死亡風險
健康養生 / 健康新知3267研究觀察了這些參與者15年後發現,與沒有跑步習慣的人比,平常有跑步習慣的人的死亡率比較低,大約比沒跑步者低了30%,而且這些人的心血管疾病風險也減少45%之多。即使是有抽菸的人,也會因為有跑步習慣,而比不跑步的抽菸者來得長壽。簡單來說,有跑步習慣的人比都不跑步的人,大約可以多活3年。 -
肺腺癌標靶新藥問世 患者新福音
癌症新知 / 標靶治療2947台大醫院腫瘤醫學部副主任楊志新,在美國芝加哥舉辦的美國臨床癌症學會ASCO上,代表研究團隊發表這項最新研究成果,是全球第一個肺癌口服標靶新藥,實證可有效延長患者整體存活期。 -
腦中風急救黃金3小時 降低死亡風險
健康養生 / 心臟血管2069胡朝榮醫師指出,吳女士發病後,家人打電話叫救護車,直到抵達雙和醫院急診室,僅花了36分鐘,院方隨即啟動中風小組為她注射血栓溶解劑,急救過程共花費2小時。 -
年過50接受大腸直腸癌篩檢 可降低死亡風險
癌症新知 / 腸癌44由於大腸直腸癌和很多癌症一樣,早期幾乎都沒有症狀,等到出現便血、大便習慣改變、貧血、腹痛、體重減輕時,往往已經是晚期癌症(第三期或第四期癌症)。因此,早期發現、早期治療成為大腸直腸癌防治的最重要原則。 -
肝癌標靶藥通過健保給付 國內上千家庭受惠
癌症新知 / 肝癌38台灣肝臟研究學會會長暨台大醫院內科部及醫院研究部主治醫師陳培哲表示,肝癌成因可以分為感染性(如B、C型肝炎)跟非感染性(如酒精性肝炎)兩大類,其中慢性肝炎感染是致癌主因。在台灣以B型、C型肝炎佔大多數,比例高達80%,顯示肝炎病患為肝癌高危險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