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非小細胞
-
肺癌標靶治療拚5年存活率 癌友可放心接受治療
癌症新知 / 肺癌3984臺中榮民總醫院內科部胸腔內科張基晟主任表示,有基因突變的患者都建議吃標靶藥物治療肺癌,差別在於患者身上可使用多久的標靶藥物,因為標靶治療一段時間後都會產生抗藥性,導致癌症惡化,若能提前預測抗藥性發生時間,適當搭配治療組合,有助延長惡化時間、減少腦部轉移的發生,並增加生活品質。 -
健保給付免疫療法 3成癌友病情見好轉
癌症新知 / 癌症治療3991目前健保給付3款癌症免疫檢查點抑制劑,針對8種癌症、11項適應症進行治療,截至8月31日,經審核通過的病患中,共有268人用藥超過3個月,得以進一步分析用藥成效,其中88人用藥情況良好,可以續用;188人因為死亡或是病情惡化、無法耐受毒性等原因而中途結案,終止治療。 -
空汙提高肺癌罹患率 基因篩檢可望提供精準治療
癌症新知 / 肺癌3084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內科部胸腔內科主任涂智彥指出,肺癌可分成非小細胞肺癌、小細胞肺癌等2大類,其中8成5屬於非小細胞肺癌,以肺腺癌最常見。目前已知的肺腺癌致病基因有許多類型,EGFR基因突變為最多,約占5至6成,至於ALK、ROS1及BRAF所占比率都小於5%,隨著藥物進步,不論哪種致病基因突變,均有相對應的藥物可供治療。 -
肺癌患者晚期確診比例高 第一線治療是重點
癌症新知 / 癌症治療2416美國國家癌症資訊網臨床指引將免疫療法列入標準治療,建議在晚期肺癌第一線治療即可使用。ASCO美國臨床腫瘤醫學會年會1項研究報告則發現,免疫療法合併化學治療,效果更為明顯。 -
不吸菸也會罹肺癌 醫師提醒這些族群要注意
癌症新知 / 肺癌3383台灣肺癌以非小細胞肺癌為主,又可分成腺癌、鱗狀上皮癌及大細胞癌。統計顯示,抽菸者罹患肺癌以鱗狀上皮癌居多,較少為肺腺癌;但目前國內肺癌患者約有一半並未抽菸,且大都罹患肺腺癌。 -
抑制奪命肺癌 3代組合療法反應率破6成
癌症新知 / 肺癌4318肺癌連續7年居台灣第1大奪命癌症,每年超過9,000人因此死亡。台灣臨床腫瘤醫學會理事長高尚志表示,許多晚期肺癌患者在嘗試手術治療、化療、放療和標靶治療失敗後,將希望寄託在免疫療法上,但療程藥費不僅昂貴,且反應率還不到2成。 -
胸部X光篩檢發現肺部結節 一定是癌症嗎?
癌症新知 / 肺癌154知名節目主持人陳文茜對外公開自己罹患肺腺癌,樂觀看待病情,並安排了手術治療。醫師指出,每次傳出名人罹癌消息,就有不少人到院接受檢查,目前肺癌篩檢以胸部X光、低劑量斷層掃描,如發現肺部小結節,應該持續追蹤。 -
這8種癌症病友 使用免疫療法藥物可申請給付
癌症新知 / 癌症治療4777免疫療法為許多無藥可用的晚期癌友開啟最後一線生機,衛生福利部中央健康保險署共擬會議開會決議,除了通過8種癌別的給付標準,預估可適用人數約1300人,但礙於經費有限僅先匡列「8億800人」,因此將採「取號」制度因應,最快4月、最慢6月可以上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