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骨鬆骨折
-
別讓骨鬆壓垮高齡人口生活品質 學者專家提出具體解方
醫藥衛生 / 醫藥話題6115根據國家發展委員會數據顯示,台灣社會推估將於2025年邁入超高齡社會,老年人口占總人口比率將持續攀升,預估於2039年突破30%,亦即每2位青壯年就必須照護1位老年人。其中,骨質疏鬆症的高盛行率更是全民健康的隱憂。 -
70歲阿嬤摔跤骨折! 罹患骨鬆骨折風險達5成輕忽不得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3664國民健康署調查發現,骨質疏鬆症位居我國65歲以上老人常見慢性病排行榜的第4名,因骨鬆引發髖骨骨折發生率,則在亞洲區排名第1名,不少長輩必須長期臥床,死亡率更達2成2。 -
世界早產兒日關懷小腳Y 早產寶寶健康手札紀錄成長
兩性關係 / 嬰兒母親61每年11月17日為世界早產兒日,今年宣導主題為「一起關心早產兒的未來」,國民健康署與早產兒基金會共同發布《早產寶寶健康手札》,希望透過這本23頁的小冊子,幫助家長紀錄照顧寶寶的點點滴滴,也可作為與醫師溝通的工具。 -
乳癌威脅女性健康預防勝治療 1次搞懂乳房超音波檢查
癌症新知 / 乳癌3473目前國健署有補助45歲以上的婦女每2年接受1次「乳房攝影檢查」,而非超音波,因此很多民眾並不知道乳房超音波的重要性。然而,多數台灣女性的乳房是較緻密的,會影響到乳房攝影的判斷率,所以,並不是攝影說沒事就沒事。還有,乳癌是發生率最高的女性癌症,甚至台灣女性的乳癌發生時間還比外國人都還來得早,最好別等到45歲以後才開始檢查,而要在「30而已」的年紀,就開始定期接受乳房超音波檢查。 -
長輩肌少症恐釀骨鬆骨折 這樣補充蛋白質可解「微肌」
醫藥衛生 / 保健專欄3881造成肌少症的主要原因包括運動神經退化、相關荷爾蒙的減少(如:生長激素、睪固酮、類胰島素增長因子)、蛋白質合成速率下降、營養供給不足、久坐少動等。另一方面值得注意,肌肉流失過程,脂肪組織也會慢慢的堆積。研究發現,30至60歲每年減少約0.23kg肌肉,但脂肪量卻會增加約0.45kg。這種肌肉質量減少與身體脂肪增加的狀態被稱為肌萎性肥胖(sarcopenic obesity),若肌肉流失的銀髮族群同時存在肥胖問題,對健康會產生加乘的負面影響,加速老年人的身體失能、罹病率與死亡率。 -
為了愛美撐傘不曬太陽 小心成為骨質疏鬆高危險群
健康養生 / 生活保健2941骨質疏鬆症好發於停經女性,此外,甲狀腺功能異常、副甲狀腺功能亢進,或是食物中缺乏鈣及維他命D,及長期臥床、使用類固醇或是少接觸陽光和沒有規律運動的人,也是骨鬆高風險族群。 -
骨質疏鬆悄悄來襲 近8成患者直到骨折後才知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2751中華民國骨質疏鬆症學會理事長林高田表示,邁入高齡化社會,骨質疏鬆症已成嚴重議題,在50歲以上女性中,每3位就有1位因骨鬆而骨折;男性每5位就有1位,比率相當高。 -
弘大啟用骨折聯合照護服務 幫苗栗鄉親攔截骨鬆
健康養生 / 老年照護2665依據苗栗縣戶政服務網最新資料統計,苗栗高齡人口比例高達16.18%,高於台灣高齡人口比例14.81%,骨質疏鬆症急診就診率位居全台第5,成為刻不容緩的健康議題。有鑑於此,弘大醫院於6月率先啟動骨折聯合照護服務(Fracture Liaison Service,簡稱FLS),與國際照護標準接軌,預計3年內可以讓335名患者受惠,大幅提升當地病人的照護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