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體重增加
-
6歲女娃右胸部乳暈有小腫塊 檢查發現已到了青春期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3569王仲興說,台灣小朋友性早熟發生率逐年增加。一般來講,與高油脂、高熱量等飲食習慣,以及病理性(內分泌腫瘤)或是其他原因有關,須找出原因後予以治療。 -
關節炎患者不再苦不堪言 改善飲食內容有幫助
醫藥衛生 / 慢性疾病2778在研究中,食用植物性飲食2個月之後,發現患者的C反應蛋白指數較低,C反應蛋白指數是1項發炎的指標。另外,其他研究也表明,與植物性飲食中相關的低脂肪和高纖維,有助於緩解晨僵和關節腫脹。 -
養成10大HEHE關鍵指標習慣 幫助讓學童遠離肥胖
醫美減重 / 體重管理2632飲食及生活習慣改變,「肥胖」成為全球重要公衛議題,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發現台灣國小學童在1993至1996年及2013至2016年2次調查期間的過重及肥胖率已從19.8%上升至26.7%。董氏基金會食品營養中心進一步分析學童2次調查間的W型飲食型態,結果發現,台灣小朋友在鈣質與膳食纖維攝取不足的問題上,較過去嚴重。 -
慢性疲勞不可輕忽 當心甲狀腺功能異常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2847甲狀腺是種蝴蝶形的內分泌腺,通常位於頸部的前下方,其功能用來分泌甲狀腺素:三碘甲狀腺素(T3)、四碘甲狀腺素(T4)、游離型的甲狀腺素(FT3、FT4)、甲促素(TSH),這些激素參與身體的新陳代謝,會影響身體的健康和功能。一旦甲狀腺素功能低下,可能出現疲倦、體重增加、怕冷、皮膚變乾、便祕等生理症狀,進一步也會影響腦部運作,健忘、腦霧等,嚴重時可能引發抑鬱。 -
女性習慣開著燈睡 可能是肥胖的主因?
醫美減重 / 體重管理2553科學家們利用體重、身高、腰圍和臀圍作為依據,從研究剛開始時測量的體重,以及自行告知的體重和5年後隨訪得到的資料。利用這些數據來研究夜間暴露於人造光源下的女性們肥胖和體重增加的情況。 -
壓力引發飢餓素刺激食慾 同時對生育造成影響
兩性關係 / 女人幫2999壓力對身體的影響,是由飢餓素所引起的,當人處於飢餓狀態時,飢餓素的濃度會上升。來自墨爾本皇家理工大學(RMIT University)的研究員表示,壓力會引發飢餓素的產生,刺激食慾讓人想吃東西,同時也對生殖系統造成傷害。 -
如何1人吃2人補? 專家提供孕期飲食原則
兩性關係 / 嬰兒母親2694均衡飲食是為了讓身體功能正常運作,因此必須攝取足夠的營養素,如:蛋白質、維生素、礦物質等,特別在懷孕階段更是重要的事,媽媽必須供應胎兒生長發育所需,因此孕期更應重視飲食內容,以達到母胎都健康的目的。 -
新生兒若出現這5症狀 恐為黃疸須盡速就醫
兩性關係 / 嬰兒母親3759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和平婦幼院區小兒科主治醫師黃信中說明,依照高黃疸定義不同,2至3成到甚至一半的新生兒可以在第1周觀察到高黃疸現象。雖然絕大多數的黃疸是無害的,但少數有特殊原因、黃疸數值異常高或是持續很久,則需考量是否有特殊致病因素並考慮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