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高齡者
-
這波疫情自5月以來共248人死亡 平均死亡率高於全球
健康養生 / 健康新知52今(6)日新增335例本土新冠肺炎確定病例,以及8例校正回歸本土個案,總計343例,以新北市160例、苗栗縣75例、台北市64例等3縣市最多。另新增36例死亡,男性22人、女性14人,年齡介於50多歲至90多歲。 -
單周本土病患累積暴增10倍 中高齡案多恐重症壓垮醫療
健康養生 / 健康新知2508本周新冠疫情在台灣大爆發,每日確診都約在200以上至300以上,上周五(14日)本土累計164例,本周五(21日)暴增10倍,本土累計1,980例,病例集中在雙北,嚴重考驗醫療量能負荷,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統計,目前確診入住集中檢疫所共有690人,全國負壓隔離病房僅剩363床可用。 -
長期睡眠障礙恐引發失智症 最佳睡眠時間1天最好7小時
健康養生 / 生活保健3007董氏基金會食品營養中心提醒睡眠障礙(如失眠、睡眠呼吸中止、睡過長、過短、斷斷續續等)都會提高未來罹患失智症及阿茲海默症的風險!睡眠問題不僅影響日常的判斷能力、記憶力,還可能進而導致未來罹患失智症、阿茲海默症等認知功能疾病,亦會引起三高。2020年刺胳針委員會發表於知名期刊《刺胳針》有關失智症的報告,睡眠障礙的人罹患失智症及阿茲海默症的風險分別上升20%及60%!且進一步分析發現睡眠時間的長短竟也與老年失智有關!睡眠時間若不到5小時或超過10小時,結果罹患輕度認知障礙、失智症或阿茲海默症的風險皆上升。 -
保養心血管要趁早 高齡者日常更要留意身體警訊
健康養生 / 心臟血管2910聽到胸痛,大多數人都會聯想到心臟病,不過有些患者的胸痛與胸主動脈有關。胸主動脈連接心臟,是身體最粗、最大的血管,就像是血管系統的高速公路。主動脈壁富有彈性,可以承受高壓血流衝擊,並協助把血液送往全身。當主動脈出狀況時,往往會對生命造成威脅。 -
高齡長者慢性病骨鬆高居第4位 定期篩檢降低骨折風險
醫藥衛生 / 保健專欄2713一般人身體骨骼內有造骨細胞、破骨細胞2種,負責骨質的製造和分解,若受到激素分泌下降影響,破骨細胞活性增強,會使得分解速度高於製造速度,造成骨質流失,也就是所謂骨質疏鬆症。傅紹懷醫師說明,骨質大約在20至30歲時達到最高峰,之後會隨著年紀增長而逐漸減少,中年以後骨質每年平均減少0.3%至0.5%,到了80歲骨質更會加速流失。 -
爺爺假牙狂掉難進食 BPS活動假牙提供全口重建新選擇
健康養生 / 口腔植牙7698上述案例中的爺爺,在孫女的鼓勵之下終於就醫,重新評估假牙的製作,考量到傳統活動假牙的咬合力較差,且爺爺缺牙已久,上下顎骨質流失嚴重,不適合做全口植牙。蕭閎懋醫師建議配戴BPS吸附性義齒,經過初模印製、模型分析,以及用閉口印模的方式轉印至咬合器,較能完整反映口腔和肌肉的運動狀況,提高與牙床的密合度,爺爺因此開始能咀嚼一些平常戴傳統假牙會避免的食物,且因為食物不卡在牙床,清潔假牙更方便,讓爺爺的食慾也大增。 -
31歲女子孕後常喘不過氣 因胃痛急診意外發現心衰竭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3535李小姐今年初生產第3胎,自覺產後走路經常喘不過氣,枕頭要躺很高才睡得著,卻一直找不出原因,原以為是體重控制不當或缺乏運動所致,直到某日胃痛送急診,照了X光才發現心臟肥大,轉介至心臟血管內科後,經雷孟桓醫師和陳韋成醫師確診為心衰竭。 -
找回長輩好肌力 成大藉AI科技提供訓練並即時記錄
健康養生 / 老年照護3408成功大學前瞻醫材中心表示,高齡長者在面臨長時間臥床的狀況之下,肌肉力量減退的速度是年輕人的2至3倍之多。如何使高齡長者在病後維持基本的肌肉力量使其能透過功能訓練,逐步回復身體生理功能,以及避免因為長期臥床與缺乏適當復能訓練而導致的後續失能現象,是醫療院所及健康照護團隊近年來致力發展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