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黃耆
-
孩子耳朵流水恐是中耳炎? 中醫曝常見原因與治療方法
醫藥衛生 / 中醫養生4536當發現單側或雙側耳朵疼痛,耳朵覺得悶悶的、聽力減弱,甚至伴隨耳腔的滲液過多流出耳朵外,要小心很有可能是中耳發炎了,當中耳發炎嚴重時,甚至會伴隨發燒,食慾或活動力下降,幼兒的耳朵如果滲出液體,相信家長應該都會嚇一跳,因為中耳炎所積累的滲液如果流出,這代表耳膜可能有破的狀況,這時家長會很擔心耳膜破掉了,是不是小孩就聾了? -
濕疹患者冬季能進補? 中醫師告誡:這些地雷食材別踩
醫藥衛生 / 中醫養生5864中醫認為濕性體質是冬天濕疹好發因素,通常這類族群脾胃代謝功能較差,肝腎氣較弱,身體代謝不正常,加上寒冬冷風吹襲,皮膚更不容易排泄體內垃圾。聖元中醫診所院長鄭愛蓮醫師指出,濕性體質者體質較寒,冬天容易手腳冰冷,若是夏天生冷食物吃多,體內聚積的濕氣重,代謝無法經由正常大小便排出,皮膚就成為體內廢物的發洩口。 -
寒冬進補!藥師推中藥膳改善手腳冰冷 泡腳足浴助暖身
醫藥衛生 / 中醫養生4113藥師公會中藥發展委員會副主委王儀絜表示,冬季手腳冰冷的原因,通常是心臟功能或血液循環發生問題所導致, 中藥對於手腳冰冷調養,重在補氣、補血,使全身血液循環順暢。藥師公會中藥委員會推薦新的進補藥膳「黃金蟲草羊肉湯」,加入當歸、黃耆、大棗、玉米和生薑,燉煮出清湯底的一道藥膳,提供民眾冬季進補的新選擇。 -
冬至不只吃湯圓!中醫益氣養生 食補1料理、按壓3穴位
醫藥衛生 / 中醫養生4584睿鳴堂中醫診所周大翔中醫師表示,中醫傳統的陰陽五行理論中,冬至是陰消陽長轉化的關鍵節氣,乃陽氣開始逐漸旺盛之始,因此冬至養生除了「養」外,中醫更強調「轉化」,尤其陽氣是否能在體內順利轉化將會決定明年季節轉春天以後身體狀態好壞。 -
冬季皮膚乾癢老年人首當其衝 中醫指導正確養護及食療
醫藥衛生 / 中醫養生5008中醫觀點認為,「風、寒、暑、濕、燥、火」是外在病源的6大因素,6淫病邪皆由外而入,與季節氣候、居住環境有關。聖元中醫診所院長鄭愛蓮醫師表示,其中「濕」可分為內濕和外濕,內濕指的是身體內累積過多濕氣,代謝不平衡;外濕則指外在環境濕氣較重,兩者相互影響導致體內的問題由內而外爆發,累積的毒素和垃圾轉由皮膚排出,皮膚自然會發癢,容易引起溼疹和汗皰疹。 -
小雪節氣轉冷吃什麼? 中醫推2茶飲、溫補食品助養生
醫藥衛生 / 中醫養生3488今年的小雪節氣是11月22日,小雪節氣後,氣溫下降,但大地尚未過於寒冷,雖開始降雪,但雪量不大,故稱為小雪,此時萬物失去生機,天地閉塞而轉入嚴冬。《黃帝內經》:「春生、夏長、秋收、冬藏,是氣之常也,人亦應之。」此句說明相較於春夏和秋季,冬季更應著重補養身體。小雪過後,寒氣加劇,舊病復發率上升,尤其是心腦血管疾病。所以冬季一定要保持良好的作息時間和生活規律,還要加強鍛煉。 -
秋冬進補乾癬病友要忌口! 中醫師提醒這個絕對不能沾
醫藥衛生 / 中醫養生4446乾癬又被稱為銀屑病,因發生部位常見於頭皮、全身各部位,猶如雪花片片,乾癬具有點滴狀、塊狀等型態,常忍不住想抓癢,輕微只有紅斑,呈現深紅或淡紅,表層皮屑一剝就會脫落;愈嚴重紅斑增生愈厚,厚痂呈現咖啡或黑色,治療時間也會拉長。 -
吃素也能進補嗎?補冬掌握3大要訣 為來年健康打基礎
醫藥衛生 / 中醫養生3566中華民國中醫師公會全國聯合會理事長林源泉強調,民眾只要把握「適當飲食」、「忠於原味」、「減少油脂」3個原則,就可健康補冬了,也呼籲民眾,對於進補有任何疑問,最好先諮詢合格專業的中醫師後,再選擇針對自己體質合適的藥材及方式進補,才能達到最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