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DIY
-
吞嚥不適有異物感 別忽略食道癌初期症狀
癌症新知 / 癌症百科3024台大醫院胸腔外科李章銘醫師表示,通常在食道癌初期,大多不會有明顯的症狀,偶而會有喉嚨不適或疼痛的感覺,患者往往會認為是喉嚨痛或是感冒,有些會覺得吞嚥不適或是口腔有異物。到了中期時,吞嚥食物會變得更加困難,食道像是被食物堵住似的,胸骨後面會有壓迫和刺痛的感覺,胸部有時還會一下冷、一下熱的刺痛感。 -
降低胰臟癌風險 先揪出危險因子
癌症新知 / 癌症百科3030台北馬偕醫院放射腫瘤科主治醫師陳裕仁表示,臨床經驗顯示,胰臟癌好發於60歲以上男性,也有研究發現,男性的罹患率是女性的2倍之多,發生的年齡層大約介於60至65歲之間。此外,抽菸、喝酒、高脂飲食、常接觸殺蟲劑等,都可能導致罹患胰臟癌,也就是說,愈高度開發的國家,胰臟癌的發生率也愈高。 -
胰臟癌診斷不易 抗癌標靶藥物帶來一線生機
癌症新知 / 癌症百科3040亞東醫院腫瘤暨血液科主任蕭吉晃醫師表示,由於胰臟癌症狀不明顯,常誤為僅是腸胃道不適,再加上腹部超音波的檢查診斷率不高,雖有特定的腫瘤指數CA-199可當參考,普通檢查並不會特別考慮,使得不易早期診斷。此外,胰臟癌非常容易轉移,即使術後仍有相當高比率會復發轉移,但相關的治療有限,所以,擁有良好的生活習慣是最好的預防。 -
胃腫瘤90%屬惡性 預防應從飲食習慣做起
癌症新知 / 癌症百科6224發生胃癌的主要原因,大多歸咎為飲食習慣的改變,民眾除了注意生活飲食,也應定期進行健康檢查,才能及早發現、提早治療,避免遺憾發生。普遍而言,若確診為胃癌,以外科手術切除為目前主流治療方式,但只有在癌症末期,或不適合切除的患者,才會建議採用化療。此外,為預防癌細胞復發、提高術後存活率,通常手術切除後,多以化療作為輔助外科手術的治療。 -
長期胃痛別大意 即早篩檢保胃安康
癌症新知 / 癌症百科2253普遍而言,胃癌的好發年齡約在50至60歲,因此建議40歲以上的民眾定期做篩檢,如胃部出現不適情形,可運用健保給付做胃鏡檢查。另外,若為罹患胃癌的高危險群,也能自費檢測胃中是否感染「幽門螺旋桿菌」,因為根據研究發現,只要徹底去除胃中的「幽門螺旋桿菌」,就可預防胃癌的發生。 -
拒絕口腔癌 向菸酒檳榔say No!
癌症新知 / 癌症百科2738根據統計資料顯示,國內抽菸人口罹患口腔癌的機率是一般人的18倍;而嚼檳榔的人口中,罹患口腔癌的機率則比一般人增加28倍;若是抽菸又嚼檳榔,罹患口腔癌的機率則大幅提升為89倍;其中,最危險的族群就是嚼檳榔、抽菸、喝酒三種壞習慣都有的人,罹患口腔癌的機率高逹一般人的123倍之多! -
慎防口腔癌危險因子 DIY檢查杜絕癌前病灶
癌症新知 / 癌症百科2411口腔癌為發生在口腔的惡性腫瘤總稱,大多屬「麟狀」細胞癌,可能出現在口腔中的任何部位,包括唇、舌、口腔底、頰黏膜、齒齦、硬顎部、臼齒後區及顎部等部位。根據統計,大多數的口腔癌是由黏膜上的麟狀細胞惡化而形成,但在台灣則以舌癌和頰黏膜癌的患者佔最多數。 -
寶寶添加副食品 中醫調理頭好壯壯
健康養生 / 親子育兒2308出生滿8個月開始加一些小魚,或再大一點時滿歲後,選擇加入比較不油膩的豬肋骨一起煮湯。老一輩特別喜歡熬大骨湯給小朋友吃,站在中醫的觀點,這類屬於較油膩的食物,比較不建議在一開始吃副食品就餵食,最好等大一點再嘗試,而且不要天天吃,因為太過油膩的食物,很容易導致消化不良而脹氣不舒服,小孩便很容易在晚上睡覺時啼哭而睡不安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