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OW健康 葉立斌/台北報導】台灣每年新增乳癌患者高達萬人,早期患者佔了8成;雖早期乳癌的5年存活率為90%,但患者的最大隱憂是復發,有20%到40%的患者可能要再次面對乳癌的威脅。醫師表示,只要能積極接受術後輔助治療,可有效降低復發率。
癌友最怕乳癌復發 這類人復發率高
中華民國乳癌病友協會理事長黃淑芳表示,自己與乳癌奮戰多年之經驗中,她發現病友們最害怕的,必然是乳癌的「復發」。現年33歲的乳癌病友陳小姐,在26歲時發現乳房有腫塊,還有明顯疼痛,就醫確診荷爾蒙陽性型乳癌,且是復發高風險族群。在接受新型術後輔助性治療後,已有5年餘沒有復發,讓她能安心陪伴孩子成長。
依據統計,每10萬台灣人有88.9人罹患乳癌;其中有7成屬於荷爾蒙陽性(HR+ HER2-),有20至40%的機率復發,且多達80%患者,在5年內復發。台北榮總外科部主任曾令民表示,「早期乳癌的5年存活率高達90%,但20至40%的患者會在2年後復發。」曾令民強調,早期乳癌患者須觀察自己是否有腫瘤偏大、Ki-67指數高或腫瘤細胞分化程度差的情形。
近7成的早期乳癌患者,在過去20年內多以標準局部性治療,搭配荷爾蒙療法或化療。但最新研究發現,原先使用在治療荷爾蒙陽性型晚期或轉移性乳癌的細胞週期抑制劑,搭配荷爾蒙療法使用,也能有效降低早期乳癌的復發率達3成以上,甚至在多數患者常發生復發的術後第3年,也能有效降低3成以上遠端轉移風險。
只要未遠端轉移 都屬於早期乳癌
林口長庚醫院乳房醫學中心郭玟伶醫師提醒,早期乳癌預後較佳,但若復發並發生遠端轉移,表示癌症進入晚期,這時治療目標則改為延長壽命而非治癒;同時荷爾蒙陽性者(HR+ HER2-),需及早治療。因此降低復發可能性、達到治癒更是早期乳癌患者的重要目標。郭玟伶解釋:「早期乳癌治療包括術前輔助性治療、標準局部性治療、術後輔助性治療,幫助患者擊敗癌細胞;其中術後輔助性治療透過全身性的治療來消滅肉眼無法見的細微轉移,降低復發可能性。」
以前述的陳小姐為例,她一度拒絕回診,所幸當時有郭玟伶醫師的耐心解釋並陪伴,讓她能為了孩子勇敢就診,治療成效極佳,已經5年未再復發。郭玟伶醫師建議婦女可善用政府的補助做健檢,國健署針對45以上到70歲之女性或是40歲以上有家族病史的女性,可接受每2年1次的乳房X光攝影檢查。
更多NOW健康報導
▸身處「滑時代」eye健康要顧好! 10大眼疾你中幾項?
▸「豆腐」都是黃豆製成? 市售2款豆腐並非黃豆家族!
延伸閱讀
-
三陰性乳癌又以這族群化療後易復發 治療新趨勢可控制
癌症新知 / 乳癌1264乳癌是國內婦女癌症發生率的第1位,其中「高風險早期三陰性乳癌」在化療後容易較早復發,在治療上,必須更謹慎用藥,降低復發機率。一項研究發現,「高風險性早期三陰性乳癌」術前接受化療合併免疫治療的「前導性輔助型治療」,手術後接續免疫輔助治療,可以將病理完全緩解(pCR)率提升至超過六成,並降低近四成遠端惡化或復發風險。 -
確診三陰性乳癌別慌! 醫師曝術前化療合併免疫新趨勢
癌症新知 / 乳癌1423「超偶」歌手朱俐靜月初不敵乳癌病逝,消息傳出後,引發各界對於女性癌症頭號殺手「乳癌」的關注。國內研究發現,台灣乳癌好發年齡為40至69歲,其中不乏未達公費乳房篩檢年齡的年輕女性,醫師呼籲女性朋友提高警覺,及早診斷和治療,即使是三陰性乳癌,若能早期治療,也有機會力拚達到近乎沒有癌症跡象的狀態。 -
婦人患五十肩熱敷電療無效 醫師採超音波注射緩解疼痛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132150歲林女士4個月前不慎跌倒拉傷右肩,由於多次治療未見成效,經朋友介紹下到新竹台大分院生醫醫院竹東院區復健科就醫,醫師發現患者患有「五十肩」。在接受2次超音波導引注射治療後,病人1至2週內疼痛便大大緩解,再搭配物理治療師的徒手治療,1個半月後肩膀的關節活動度已近乎正常。
-
肝基會號召全台16家醫院免費腹超! 最新篩檢結果出爐
醫藥衛生 / 慢性疾病1354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以下簡稱肝基會)今年結合世界肝炎日,號召全台16家醫療院所,動員近60位肝膽腸胃專科醫師與400多位護理人員與志工群,於 7月24日上午為40歲以上民眾舉辦大規模免費腹部超音波肝癌篩檢,短短3小時共有3,205人接受檢查,其中2,654人發現異常,有82人疑似肝癌或性質不明肝腫瘤,而6人有肝硬化,另外值得注意的是1,833人有脂肪肝 比率高達57.2 %。肝基會呼籲,有B、C型肝炎帶原者至少每半年接受1次腹超檢查,也建議年滿40歲以上民眾,每年都應該做篩檢,以免錯過最佳治病時間。 -
主婦手掌麻刺感! 患「腕隧道症候群」復健治療助緩解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1448家庭主婦慣用手過度操勞,容易造成腕隧道症候群發作,如手部麻刺感影響生活作息,亞洲大學附屬醫院復健科主治醫師徐瑋璟建議,患者可接受超音波神經解套注射治療,減緩不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