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人工關節
-
8旬嬤走15分鐘就軟腳 微創人工關節術後找回「膝」望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381387歲吳阿嬤兩腳膝蓋痛了一甲子,在3年前症狀變嚴重,走路約15分鐘就軟腳、無法上下樓梯、長期睡不好,女兒有想讓媽媽做關節置換手術,其他醫院因年齡考量建議保守治療,女兒透過網路查詢比較,來長安醫院找骨科主任楊志鴻醫師看診,經診斷認為可以手術治療,而且術後當天就可以靠輔助器下床走路。 -
守護長輩膝蓋保持行動力 膝關節微創重返「膝」利人生
健康養生 / 健康新知2466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和平婦幼院區骨科主治醫師羅逸帆指出,膝蓋往往支持著我們的體重之外,很多額外的負重及運動,往往無形中給予膝蓋更多的負擔。除了骨折疼痛,來門診的病患大約有三分之一的疼痛來自膝蓋,尤其是現在運動及健身蔚為流行,但錯誤的姿勢及使用反而更加速其磨損,進而引起發炎及疼痛。目前根據最新退化性膝關節指引,合理的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使用,配合復健及生活調整,約80%可以使用藥物及復健獲得緩解,不一定需要積極的檢查及手術治療。若藥物控制及復健效果不彰,或者症狀困擾生活,則建議手術介入改善生活品質。 -
告別膝蓋退化疼痛! 新型人工膝關節幫助恢復行走自如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3202膝關節為最常見的關節退化部位之一。許多膝蓋關節退化的患者在日常生活中經常面臨膝蓋疼痛的苦楚,無論是平日走路、蹲下撿東西、自椅子站起等簡單動作,患者都會經歷「切骨之痛」。所幸目前有新型的人工膝關節可作為置換選擇,除了材料優化,符合原始人體工學的特殊旋轉設計,讓骨頭跟骨頭更密合,行走自如好輕鬆。 -
膝關節退化除置換人工關節 未來幹細胞治療也可供選擇
醫藥衛生 / 保健專欄2801該項研究計畫係由花蓮慈濟醫院與尖端醫攜手合作,這是台灣核准的第1件自體骨髓幹細胞治療計畫,待花蓮衛生局核可收費金額後,就能著手收治退化性關節炎患者。據衛福部統計,全台約350萬人飽受關節疼痛之苦,國人膝關節退化盛行率達15%,2017年全國因膝部關節炎就醫的人數超過83萬人,以中老年人居多。 -
婦人體重破3位數膝蓋受損 靠減重手術幫助恢復體態
醫美減重 / 體重管理3240台中慈濟醫院代謝及減重中心主任李旻憲指出,門診經常收治「超重量級病人」,因為身材過於肥胖而壓垮了膝關節,已無法透過運動減重,飲食又難以控制,必須考慮胃繞道、胃間隔等手術來縮小胃部容量,才能達到減重效果。 -
名人響應繪製紅傘 盼喚起民眾對血友病正確認知
健康養生 / 名人健康3691然而台灣民眾對血友病認知度不高,經常導致病友接受異樣眼光及壓力,無法正向面對疾病。有鑑於此,台灣血栓暨止血學會首度提出以「紅傘」作為血友病的象徵,發起「紅傘友愛守護計畫」,邀請黃子佼、林心如、Bii畢書盡、陳漢典及插畫家囂搞、AUD等名人彩繪紅傘,希望透過作品呼籲大眾對血友病有更全面的認識,共同關懷病友。 -
喜歡跑步又愛喝啤酒 全馬壯漢竟大腿骨壞死不良於行
醫美減重 / 運動健身4311為何熱愛運動的K先生會發生股骨頭缺血性壞死?謝國顯分析,這與他喜歡喝酒有關,酒精成分會增加血液中的脂肪微粒,長期下來阻塞供應股骨頭營養的微細血管。此外,又因該病患過度運動,在覺得疼痛時並未及時就醫治療,最後導致左右兩側股骨頭全都缺血性壞死演變成關節炎,必須靠手術來置換人工關節。謝國顯提醒,飲酒時務必適量,也不要過度運動,如果身體疼痛,應積極就醫接受治療,才能夠獲得最佳治療成效。 -
逆轉退化性關節炎 自體幹細胞治療成焦點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4298新光吳火獅紀念醫院骨科主任釋高上指出,膝關節主要是由股骨(大腿骨)、髕骨(膝蓋骨)、脛骨(小腿骨)3者所組成,因活動時會互相擠壓,故有1層軟骨作為緩衝、降低磨擦,這些軟骨若因外傷或老化被破壞,就會引發退化性膝關節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