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偏差行為
-
家有特殊需求兒少親子間如何相處? 專家提出4大建議
健康養生 / 親子育兒6520在養育發展遲緩、過動、特殊需求等孩子時,絕大部分家長常不知如何教養,情緒失控時,就嚴厲打罵。衛福部統計,我國113年共有6080起家內受虐兒少案件,其中過動、發展遲緩等特殊需求者占近2成,另外,這類青少年也可能成為施暴者,對長輩作出暴力行為。 -
挺過奧運性別霸凌! 教育部攜手拳后林郁婷推友善校園
醫美減重 / 精神健康36709月初,是每位學生開學的日子,意味每位學生都將紛紛重返校園。今年教育部聘請台灣拳后林郁婷為反霸凌大使,期待她能透過個人的經驗與力量,讓更多學生、師長了解防治霸凌的重要性,讓同學們都能在友善、安全的環境中成長茁壯。 -
112年度校園暴力事件近3萬件 兒盟提3大呼籲全面防制
健康養生 / 親子育兒3752新北市2個月前發生國三生割頸案,讓台灣的校園安全再度受到關注,教育部校安系統數據統計,2023整年度高中職以下的暴力事件與偏差行為案件近3萬件,平均每天約有71件暴力事件發生。兒福聯盟今(27)日召開記者會表示,據2023年調查顯示,有超過4分之1的兒少(26.6%)不認為自己在學校是安全的,更何況最擔心孩子安危的家長。 -
9歲男童過動症家長不以為意 直到闖禍才發現事情大條
健康養生 / 親子育兒2943長安醫院小兒科主任陳震南醫師表示,問診中得知男童其實去年就有來過,當初主訴小孩上課容易分心、無法安靜坐下來,檢測評估為患有ADHD,家長覺得狀況不嚴重,想先觀察看長大一點會不會比較好,也沒再回診,沒想到男童開始會在便利商店偷零食,被店家抓到,才驚覺嚴重性而來求救。陳醫師說,男童有行為規範上的問題,除了藥物治療外,建議合併行為上的治療,因此安排心理師進行輔導。 -
大學生過半手機成癮 出現這些症狀是警訊
醫美減重 / 精神健康3839國立成功大學教育研究所所長董旭英指出,過度使用網路與許多偏差行為有關,網路使用狀況可能是生活挫折的一些行為表徵,像人際關係變差、憂鬱情緒發生、學業成績下降等,家長及師長應該多多關心孩子使用手機的狀況。 -
網路成癮有「共病現象」 家長漠視恐加速脫序
健康養生 / 親子育兒5258在一場家庭聚會中,家庭成員原本應該在難得的相見聚會中分享近況,盡情歡笑,然而,現在的聚會中,大家一語不發、低頭玩手機,已成為今日社會的普遍現象。今年(2018)6月,世界衛生組織正式將「網路遊戲障礙症」或「電玩失調」(Gaming Disorder)列為精神疾病,台灣的衛福部也已跟進。 -
寵愛狗狗學問大 訓犬達人教你對的方法
健康養生 / 消費生活1987熱愛狗狗的Annie於2005年開始投入狗狗行為學及動物領導學的研究,並自2011年開始從事狗狗行為的輔導工作,將多年來的經驗集結成《狗狗聽我的》一書,教導主人正確解讀狗狗身體語言,從各環節下手,幫助改掉惱人行為。其中,適時給予狗狗關愛是好事,而關愛的時間點更是關鍵。 -
孩子不服管教 可能是憂鬱症上身
醫美減重 / 心靈成長3140董氏基金會發佈調查結果顯示,大台北地區青少女約每四人就有一人情緒明顯憂鬱,五分之一的北部高中女生看著鏡中自己時,笑不出來。因此董氏基金會推廣「525我愛我 活力青少女」行動,走入校園,建議青少女們從每天對鏡中自己微笑一分鐘,找出自己值得稱讚之處,增進自我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