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婦產科
-
麻疹恐大流行? 專家曝1981年後出生民眾感染風險增
健康養生 / 生活保健5871馬偕醫院醫務部、一般兒科主任邱南昌表示,苗接種率高,所以台灣產生麻疹大流行的機會不大,唯必須注意的是1981年後出生、接種麻疹疫苗至今已過20年的族群,保護力會下降,需要注意感染的風險。 -
卵巢囊腫一定要開刀嗎? 婦產科醫師曝持續變大是警訊
兩性關係 / 婦科診療室7364雙和醫院婦產科温國璋醫師表示,卵巢囊腫是指卵巢長了囊腫或水泡,裡面的成分會有水狀、固體或內膜異位症積血等類型,常見的症狀為右或左下腹靠近恥骨約陰毛處感到疼痛,另外也會造成月經不規律,假如是內膜異位症積血堆積的卵巢囊腫,則會導致經痛或不孕等可能。 -
今年西洋情人節要為愛人著想 接受篩檢一同防堵愛滋病
兩性關係 / 愛愛這檔事6685台灣愛滋疫情自2018年起已連續6年呈下降趨勢,愛滋病去(2023)年新通報感染人數共944人,與2022年的1,069人相較,下降11.7%,為2004年以來疫情新低!疾管署強調,愛滋疫情獲得有效控制,顯示診斷即刻服藥、提供多元篩檢、加速確診時效及推動暴露愛滋病毒前預防性投藥(PrEP)等防治策略的成效。 -
《人工生殖法》修法掀熱議 解禁代理孕母可望圓生子夢
醫藥衛生 / 醫藥話題3985《人工生殖法》修法近期受到各界關注與熱議,衛福部長薛瑞元透露,這將是未來最優先要處理的議題,當社會結構改變、晚婚晚育成為常態,如何保障生育自主權,已然成為當務之急。依據國健署統計,110年本國籍人工生殖之不孕原因,子宮方面受損佔不孕婦女的1至2成,意即將有5,000至10,000人左右,可能會是需要尋求代理孕母協助懷孕的高危族群;另外,根據內政部統計資料,2023年同性婚姻就有3199對,較2021年成長72%。 -
5旬婦腹痛不止竟與避孕器有關 婦產科醫師揭關鍵主因
兩性關係 / 女人幫1091255歲的張女士日前因腹痛1個多月,本以為是腸胃症狀,至地方診所看診服藥後仍舊疼痛不止,遂至台北慈濟醫院婦產部門診就醫,經超音波檢查後發現竟是放置10餘年的銅製避孕器穿透子宮,引起腹腔嚴重發炎感染,且出現小腸沾黏,邱筱宸醫師以電腦斷層確認避孕器的確切位置後,執行子宮開腹切除術將子宮摘除,並仔細清理子宮及小腸的沾黏情況,術後病人恢復良好順利出院。 -
婦人受子宮內膜異位症所苦多次流產 積極治療做人成功
兩性關係 / 婦科診療室13514子宮內膜異位症常見侵犯子宮和卵巢,如果子宮內膜組織跑到子宮內膜以外之處,如到子宮肌肉層時稱為「子宮肌腺症」;若跑到卵巢則稱為「巧克力囊腫」;也可能跑到骨盆腔底或直腸上方,甚至侵犯膀胱直腸,造成經期血尿、血便等。雙和醫院婦產科專任主治醫師許越涵醫師表示,目前醫學認為可能與經血逆流、基因和免疫系統有關,但尚無確切定論。 -
《健保法》滿30年! 健保署啟動全盤檢討醫療服務支付
醫藥衛生 / 全民健保7193《健保法》上路迄今滿30年,許多醫療服務項目點值不合時宜,健保署啟動「醫療服務支付標準」改革,首度全盤檢討醫療服務點值,編列36億元,項目多達4500種,最快2025年上路。為改善少子化困境,首波以兒科、婦產科等科別為主,調高給付點數,希望吸引更多新生代醫師選擇這些弱勢科別。 -
降低子宮頸癌7成發生率! 定期3年1抹片檢查有效預防
癌症新知 / 卵巢.子宮7029子宮頸癌早期通常不會有明顯症狀或疼痛,透過篩檢有機會發現異常病灶,而子宮頸抹片檢查是經國際實證最佳的子宮頸癌篩檢工具。我國自民國84年開始,補助30歲以上婦女定期子宮頸抹片檢查。依據癌症登記資料顯示,子宮頸癌標準化發生率由民國84年每10萬人25人下降至110年每10萬人7人,降幅達7成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