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心房顫動
-
北醫大參與跨國研究發現 懷孕月份恐影響寶寶健康
醫藥衛生 / 醫院情報2687這項由台灣、美國、韓國等專家學者與「觀察性健康醫療數據與資訊學會」(OHDSI)合作進行的「揭露生產季節曝露環境對疾病風險的影響」跨國研究,研究論文刊登在美國醫學訊息學協會期刊(JAMIA)。 -
傳統抗凝血藥物恐增骨鬆風險? 研究:新藥克服難題
醫藥衛生 / 藥品安全3002健保資料庫顯示,台灣成年人罹患心房顫動的比例約1成5,隨著年齡愈大,心房顫動發生風險愈高,如果病情嚴重,還可能需要終身服用抗凝血劑藥物,預防腦中風。 -
高齡長者快速失能2大主因 醫:腦中風及骨鬆性骨折
健康養生 / 老年照護3959醫師表示,在臨床上,腦中風及骨質疏鬆性骨折,是造成高齡長者快速失能的2大原因。花蓮慈院團隊透過健保資料庫分析發現,心房顫動病人預防腦中風服用的抗凝血劑藥物中,與傳統口服抗凝血劑(Warfarin)相比,使用新型口服抗凝血劑(NOAC)能降低病人骨折及骨質疏鬆症的風險。這除了提醒醫師在腦中風預防的藥物選擇上,新型抗凝血劑有較多的優點外,並注意高齡長者在骨折預防以及骨質疏鬆介入的重要性。 -
運動提升心肺功能 但這些潛在風險可別輕忽
醫美減重 / 運動健身3452美國密西根州Beaumont Health預防心臟病學和心臟康復總監Barry Franklin表示,雖然運動對心血管健康很有幫助,但就像藥物一樣,過量就不好,已知或潛在的心臟病患者進行鍛練時,更是如此。 -
甲狀腺風暴死亡率達30% 血漿置換術成功平息致命危機
醫藥衛生 / 醫院情報4208臺北榮民總醫院近2年接獲2名棘手的甲狀腺風暴病患,因為出現嚴重藥物過敏,無法在常規治療下有效控制病情,醫療團隊在危急中,使用換血漿的方式,成功平息甲狀腺風暴。 -
心臟出問題若坐視不管 接下來引發腎衰竭比例恐倍增
健康養生 / 心臟血管3076作者發現,重大心血管疾病與腎衰竭的關聯性較高,其中又以心臟衰竭最為顯著。因心臟衰竭而住院的研究參與者罹患腎衰竭的風險,是其他沒有心血管疾病參與者的11.4倍。 -
運動體力大不如前 氣喘如牛可能是心臟衰竭
醫美減重 / 運動健身3427國泰醫院心血管中心主治醫師陳玠宇表示,正常狀況下心跳頻率應介於每分鐘60至100下,不正常的心跳模式則稱作心律不整。除了心跳不規律,心跳太快或太慢也可能是心律不整所引起。 -
遠距醫療揪心病 穿戴式裝置助居民早發現早治療
醫藥衛生 / 醫院情報2562馬偕紀念醫院承接衛生福利部中央健康保險署醫療給付效益提升計畫已長達18年,在尖石鄉秀巒衛生室派駐1名家庭醫學科醫師及3名護理師,為當地居民健康把關。根據統計,高血壓是居民回診的最大族群,但要有效控制與追蹤並早期發現,有太多現實面的困難,為了避免錯失任何及早治療的機會,於是首度採用穿戴式裝置,讓受檢者只要花10秒鐘,即可評估是否有心臟功能異常,成為後山目前最夯的篩檢利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