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心臟血管科
-
你也是高血壓族嗎? 1張圖教你判讀血壓測量值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46905月17日是「世界高血壓日」,被視為隱形殺手的高血壓,近年已列入台灣10大死因之一。研究指出,台灣18歲以上成年人的盛行率約25%,平均每4人就有1人罹患高血壓,而45歲以下的發生率大約是7%,但隨著世代演變,比例有越來越高的趨勢。張耀庭指出,血壓是血液由心臟送出時在動脈血管內產生的壓力,當血流通過周邊小動脈時,若血管狹窄、硬化或肌肉收縮擠壓管壁,就會使血管壓力上升,形成高血壓。 -
男老師久站腿爆青筋 嚴重靜脈曲張導致他雙腳無力
醫藥衛生 / 醫院情報5608靜脈曲張疾病肇因於下肢靜脈血管之靜脈瓣膜病變,使血液無法順利回流至心臟,當血液淤積於下肢,症狀輕微者腿部看得到青綠色蜘蛛紋路;嚴重者則血管膨脹且呈蚯蚓狀,並從皮膚表面突起,甚至發炎、搔癢、色素沉著等,或形成無法癒合的傷口;更嚴重的靜脈曲張讓病人腿部腫脹、疼痛、無法輕鬆行走,甚至可能因此形成血栓,而對心肺功能構成威脅,必須仰賴手術方式治療。 -
杜絕傳統手術高輻射 磁場電阻成心律不整救星
醫藥衛生 / 醫藥話題2903林廷澤指出,許多醫療檢查是透過輻射線穿透身體,成像於檢查儀器上,達到影像呈現的效果,例如胸部X光、電腦斷層等影像檢查,心臟科也是如此,利用X光的輻射線透過心臟,讓醫師得以診斷、定位和治療,考慮施以心導管支架置放手術、心律不整電燒手術等。 -
更年期後更要運動 防止壞膽固醇濃度增
兩性關係 / 更年障礙5359研究顯示,與停經前的女性比起來,女性停經後膽固醇會比較高,連帶心臟病、中風和其他心血管疾病的風險更高,研究刊登在《更年期期刊》(Menopause)。 -
告別久坐習慣 輕量運動也能帶來健康
健康養生 / 健康新知3042有研究發現,久坐不動的時間長達2周,即使是健康的人身體也會出狀況,包括心臟和肺部健康下降、腰圍增加,體內脂肪和脂肪肝機率也會上升。研究在巴塞隆納舉行的歐洲糖尿病研究協會會議上發表。 -
罹患第2型糖尿病風險 竟與身高有關
健康養生 / 健康新知3458究竟身高是如何影響罹患糖尿病的風險呢?根據研究人員的說法,可能是比較矮的人更容易累積脂肪肝,以及更多的心臟病和代謝風險有關,例如有高血壓、膽固醇和炎症的發生風險。 -
咖啡因是提神好物 但對這些人來說恐怕帶來壞處
健康養生 / 健康新知3342Julie Radico博士在新聞稿中提到,在50至200毫克(mg)之內屬低劑量的咖啡因,但如果單次攝取超過400毫克,可能會導致過度刺激和焦慮,並引起心臟病、噁心或腹痛等症狀。 -
少見動脈心臟繞道術逆接 拯救複雜血管阻塞患者
健康養生 / 心臟血管3091張燕表示,長期脂肪形成的堆積物或斑塊剝落堆積在血管中,以及粥狀動脈硬化、狹窄都是導致動脈血管阻塞的原因。當阻塞發生時會有心絞痛、胸悶、心跳加速、喘、呼吸困難、頭暈、盜汗或臉色蒼白,以及疲倦、虛弱、焦慮等症狀。動脈血管阻塞的情形不一定相同,有人甚至不會有明顯症狀,就像洪先生一樣,等到喘不過氣時,血管已嚴重阻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