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性格
-
老化一定會失智? 神經內科醫師:懂得趨吉避凶可預防
健康養生 / 老年照護3409全台每4人就有1人有失智症,其中高達75%失智症患者錯過黃金治療期,到了中度時才發現自己有失智症,因此,建議民眾可以仔細檢視自己與家中長者的生活細節,如察覺有疑似症狀,就該及早向醫師求助。 -
疫苗接種後焦慮副作用 別忽略可能是心理健康出了狀況
醫美減重 / 精神健康4750陳文建醫師診斷葉小姐後,發現為壓力下的焦慮反應,認為應與她對疫苗副作用的過度擔心有關,進而從容易恐慌進展為憂鬱症狀,心理與生理又互相影響;他開立藥物調整病患心情,3個禮拜後,葉小姐心情明顯放鬆,身體的不適也得到緩解。 -
沒有尊嚴的存活? 鼻胃管攝取營養對病人自主權的反思
健康養生 / 老年照護4182當台灣通過《病人自主權利法》之後,我常會想起,如果我們當年有機會讓他老人家主動與子女們討論自己人生旅程的最後階段要怎麼「走」, 讓家人了解他的願望,我們一定能使他更無憾地走完美滿的人生。 -
長輩記性變差只是老化? 醫師建議及早就醫做失智診斷
醫美減重 / 養生抗老353574歲楊女士在5年前開始出現記性變差的狀況,家人都以為只是正常的老化過程不以為意,直到近半年越來越嚴重,常會忘記吃藥、容易迷路、情緒不穩、也曾經發生過被詐騙,因而被家屬帶來長安醫院神經內科就醫。經檢查診斷懷疑楊女士患了混合型失智症,除了有神經退化性失智症,還合併血管性失智症,經藥物治療配合生活型態調養、營養介入後,症狀有慢慢穩定下來。 -
攝影記者患腦瘤原僅剩1年壽命 手術成功3個月重返職場
癌症新知 / 其他癌症4667亞洲大學附屬醫院院長許永信表示,原發性惡性膠質細胞瘤為惡性腦瘤中,最常見也最惡性的腫瘤,因為初期症狀不明顯,一旦確診,多數病人平均不到1年半的壽命,若選擇放棄治療,恐怕僅剩3個月餘命。 -
失智症非單純老化問題 及早介入治療防止惡化導致失能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3095「醫生,請你幫我太太做檢查,看看有沒有失智症。」老先生拉著老太太進到診間,一邊嚷嚷,「我最近一直覺得她怪怪的,經常亂講話。」聽完描述、問診完畢後,醫師幫老太太安排檢查,同時也請老先生一起測驗。關渡醫院神經內科主任王柏山醫師表示,「測出來的結果,其實是老先生失智了。」失智症患者的認知功能會退化,可能聽不懂別人的話,但是患者通常沒有病識感、覺得自己很正常,反而覺得是別人在胡言亂語,所以會出現類似狀況。 -
孩子網路成癮嗎? 網路使用習慣自我篩檢量表一測便知
醫美減重 / 精神健康3585小孩不能到校上課,透過網路視訊學習,沒多久接著放暑假,許多家長叫苦連天,除請假在家,還必須擔心小朋友長時間接觸電腦,會不會網路成癮,醫師提醒,父母應該與孩子訂好網路使用規範,限定上網時間,並調整親子溝通模式,減少衝突。 -
到底是記憶變差還是得了失智症? 專家教你簡單判斷!
健康養生 / 話題懶人包3769「醫生,我先生都會一直問同樣的問題,才剛講過的話,馬上就忘記。他從前愛看電視,現在卻連遙控器都不會用,而且常搞不清楚白天、黑夜。」老太太一臉擔憂地說,「前幾天出門去散步,結果竟然在公園迷路,走不回來。怎麼會這樣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