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逃避
-
罹肺癌最憂鬱!給晚期肺癌病友的12封信 建立治療信心
癌症新知 / 肺癌63721名婦女退休後準備開始規劃第2人生,原以為長期的肋骨疼痛,可能是更年期所致,進一步檢查才發現確診4期肺癌轉移肋骨,當下內心驚慌,悲傷到整日躺在床上,失去自我價值,感到非常焦慮,不僅執迷於非正統療法,甚至嘗試各種偏方,事後才發現只是在轉移內心焦慮與悲傷。所幸後來接觸到支持團體,透過學長姊成功經驗分享,開始穩定腳步應對癌症挑戰,在進行基因檢測得知屬於EGFR基因突變,經醫師評估從第2代標靶藥物開始治療,3年後發現抗藥再接續服用第3代標靶藥物,目前抗癌已超過5年,副作用也控制相當穩定。 -
大谷翔平前翻譯水原一平涉賭 賭徒欠7位數才驚覺上癮
醫美減重 / 精神健康6818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主治醫師鄭勝允指出,賭博已破壞大腦中的獎賞中樞,若想必要達到完全康復,個案需要停止賭博行為至少3年。近幾年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在賭博成癮治療上有長足的進步,透過個案、家人與醫院的互相合作,許多個案的賭博行為都獲得控制,甚至停賭的人也不在少數,因此民眾可以放心,賭博成癮絕對不會是絕症。 -
衛福部長薛瑞元赴立院備詢! 檢討書2修立委仍不滿意
健康養生 / 最新消息34461歲男童凱凱(化名)遭保母凌虐致死一案震驚全國,衛福部長薛瑞元今(18)日上午於立院首度向社會大眾致歉,他說,「我代表衛生福利部為這樣的缺陷導致一條生命的逝去,向家屬和社會大眾致歉。」這起事件發生,是社會安全網本身存在設計規畫或落實執行上的缺陷。 -
校園事件後勿輕忽孩子身心狀況! 3招助孩童走出傷痛
醫美減重 / 精神健康5680近年校園安全事件頻傳,從同儕互相傷害、自殺行為,一直到割喉(頸)案等,這些事件都對原來平靜的校園環境帶來震憾,相信也令廣大學子和家長憂心忡忡。到底家長可以做些什麼事情來降低這個衝擊,可說是不斷在考驗家長智慧,特別是對這些在情緒調節及衝動控制發展尚未健全的兒童青少年,若缺少成人適當的引導討論,孩子容易以模仿網路資訊的方式,來處理自己類似的議題困擾,方法容易變得侷限狹隘且偏差。 -
健保法、人工生殖法!兩大醫療政策 選後面臨修法挑戰
醫藥衛生 / 醫藥話題73372024總統大選底定,民進黨繼續執政,健保改革、人工生殖法成為醫療政策的兩大議題,其中延宕近20年的人工生殖法成為衛福部優先處理的法案,國民黨籍陳菁徽、民眾黨籍陳昭姿等2名新科立委均投入修法,盼2年內順利完成修法,解決少子化困境,更讓民眾一圓撫育下一代的夢想。 -
整合醫學輔助癌症治療!抗病如虎添翼 與癌共存也不怕
癌症新知 / 癌症治療7052癌症治療的過程中相當難熬,患者可能會出現各式副作用,但透過整合醫學,藉由調整生活型態、營養、身心與體能等方式輔助正規醫療,有助於患者降低治療痛苦。隨著現代醫學的發展,癌症已非無藥可救的絕症,重點在於把握積極調整生活、管理健康,也能與癌共存。 -
創傷症候群不只有經歷大事才會得 PTSD4大症狀1次看
醫美減重 / 精神健康5627很多人會以為一定要經歷戰爭、性侵、生死,才會有機率得到創傷後症候群(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 簡稱PTSD),但台北市同伴心理諮商所所長余佳容在臉書專頁分享,創傷後症候群通常是由於經歷了嚴重的創傷事件而引起,其實事件的創傷嚴重程度取決於個人,並沒有統一的評判標準,只要這件事讓你的心理受到嚴重的創傷,那麼它就是「嚴重的創傷事件」。 -
跟人講話便心跳加速冒冷汗 10分之1兒少有社交焦慮症
醫美減重 / 精神健康3426網路上有不少人說自己時常有社交恐懼症,對於需要與人相處互動的環境感到憂慮,不論時間長短,甚至會避免與人講電話,要求用文字對答。台北市立聯合醫院表示,焦慮症是兒童青少年最常見的心理健康問題之一;過往研究顯示,將近10分之1的兒童青少年有社交焦慮症,而近年來「社恐」這個詞更是在網路上廣泛流傳,指的正是這些深受人際關係壓力所苦的孩子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