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降血糖藥
-
糖尿病服用降血糖藥會變胖? 醫師曝生活「1元凶」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2385亞東醫院新陳代謝科醫師黃聖煒表示,有些血糖藥需於飯前半小時服用,臨床上常發生患者難以遵守醫囑的情況,像是對於生活或工作型態時常變化的患者而言,無法確定吃飯時間,更無法先吃藥後再挨餓半小時才進食;甚至有些人藥效發作地快,吃藥後未達30分鐘就產生低血糖的症狀,對於執行較體力負荷工作的患者而言,甚至更危險。 -
天冷進補禦寒保暖? 醫揭「禁忌族群」恐爆血管
健康養生 / 生活保健2763國人常會將中藥材添加在膳食或菜餚中,尤其冬季常見的食補料理中,大多會加入薑、當歸或黃耆等中藥材,作為調養身體之用,像是當歸有活血作用,黃耆能補氣、調節免疫功能。 -
血糖藥還沒吃已餓昏頭 醫師:出現這些症狀建議可改藥
醫藥衛生 / 保健專欄2681亞東醫院新陳代謝科醫師黃聖煒表示,有些血糖藥被說成需於飯前半小時服用,在臨床上時常發生患者難以遵守醫囑的情況。對於生活或工作型態時常變化的患者而言,無法確定吃飯時間,更無法先吃藥後再挨餓半小時才進食;甚至有些人藥效發作較快,吃藥後未達30分鐘就產生低血糖的症狀,尤其對於執行較體力負荷工作的患者而言,會更加危險。 -
冬季進補3眉角「藥」牢記! 避免藥物交互作用看這裡
健康養生 / 營養美食3339冬季常見的食補料理中,大多會加入薑、當歸或黃耆等中藥材,作為調養,像是當歸有活血作用,黃耆能補氣、調節免疫功能。不過民眾常忽略這些常見中藥材的使用風險,哪些西藥會與中藥產生交互作用?該如何運用、搭配食材與中藥材?才能兼顧養生又能吃得安心,藥害救濟基金會特別整理以下3大眉角。 -
針劑胰島素並不可怕 正確使用穩住血糖有效控制糖尿病
醫藥衛生 / 慢性疾病3385童綜合醫院內分泌暨新陳代謝科主任曾耀賢醫師指出,根據目前的診斷標準,若空腹血糖超過126mg/dL,任何時間血糖超過200mg/dL,或糖化血色素(glycated hemoglobin,簡稱為HbA1c)超過6.5%,加上高血糖症狀,即診斷為糖尿病。很多人都認為糖尿病是中老年人才會遇到的問題,然而近年來已有越來越多不到40歲的青壯年,被檢查出第二型糖尿病。 -
糖尿病患者害怕終日洗腎 合併中醫治療可妥善控制血糖
醫藥衛生 / 中醫養生2881嘉義長庚中醫科主治醫師蔡盈盈發表「糖尿病腎病變輔助中醫治療之進展」,她表示,從中醫角度來看,糖尿病典型症狀歸類在中醫「消渴」範疇,治療重點在於調理脾胃消化機能,讓血液裡過多的葡萄糖(熱),得以被人體再吸收利用,達到調降血糖的效果。 -
健保資料庫分析處方箋 平均每600張出現1張用藥異常
醫藥衛生 / 全民健保90該項研究負責人為台北醫學大學醫學資訊研究所李友專教授,他分析2017年健保資料庫,當年度全台灣醫院門診總共開出3億6千萬張處方箋,但其中約60萬張屬於用藥不恰當。 -
罕見皮膚病發作又癢又痛 糖尿病患與老人是高危險群
醫藥衛生 / 罕見疾病4524林口長庚皮膚部教授紀景琪說,「類天皰瘡」為罕見皮膚病,當免疫系統認知錯亂,誤把正常的皮膚當作敵人攻擊,就會導致皮膚結構解離而產生水泡,但確切原因不明。台灣發生率為每年每百萬人中有4.7例,各年齡層都可能發生,以中老年人居多,男女比率差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