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靜脈
-
天冷工作慎防低溫症!嚴重恐致命 高風險族群尤其注意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4358正常人體核心體溫為37±0.5℃,當核心體溫出現下降趨勢,就容易引發低溫症,即所謂失溫。依據瑞士低體溫分級系統,可將低體溫劃分為3級,且各分級的低溫症症狀也會有所不同。 -
8旬翁三尖瓣閉鎖不全併心衰竭 台大首以最新醫材治療
健康養生 / 心臟血管365082歲男性病患周先生,由於嚴重三尖瓣膜閉鎖不全合併右心衰竭,在藥物治療下心衰竭症狀加劇,因其為高齡病人,且拒絕接受傳統開心手術治療,經台大醫院心血管中心醫療團隊的評估,排除其他可能治療選項,決定引進TricValve系統。在台大醫院人體研究倫理委員會的專家審核同意後,向食藥署申請專案進口,於2023年11月4日成功地利用TricValve系統執行異位性上下腔靜脈支架瓣膜置放術,而病患於術後心衰竭症狀大幅改善,精神和食慾比起手術前都有明顯的進步。 -
憂鬱症患者自殺死亡率高20倍 研究:K他命抗自殺見效
醫藥衛生 / 藥品安全4418根據研究,1997年台灣因自殺所帶來的經濟損失為185億元(占GDP0.22%),2007年增加至325億元(占GDP0.28%),高達75%的增幅。「難治型」重度憂鬱症在情感性疾患中極為常見,約30至40%復發型憂鬱症屬此類型,而患有憂鬱症患者比無此症者自殺死亡率高20倍。 -
長新冠竟引發巴金森氏症! 63歲婦染疫後行動突變遲緩
醫藥衛生 / 保健專欄363263歲莊太太半年前突然行動遲緩、反應變慢,懷疑是巴金森氏病,可是採取藥物治療效果不彰,她在朋友介紹下改到大醫院治療。醫師問診後得知,莊太太的症狀是感染COVID-19後才出現,判斷恐是「長新冠」,後續藉由藥物調整、生活習慣改變及靜脈營養療法等一系列治療,病況才獲得顯著改善。 -
骨質疏鬆症無聲無息 骨科醫師提醒「駝矮痛」自我檢視
健康養生 / 老年照護3734黃昶昱醫師進一步說明,雖然骨質疏鬆症沒有出現在衛福部統計的10大死因中,但其所帶來的後續併發症不容小覷。這些併發症包括長期臥所引發的問題,例如肺炎、靜脈血栓、褥瘡、泌尿道感染、心肺功能衰退等。其中一些併發症直接導致死亡,而其他則可能導致器官功能退化,間接導致死亡。換句話說,即使骨質疏鬆症未直接列為十大死因,其影響卻可能是間接造成死亡的原因之一。 -
6旬教師久坐少動!右腿突紅腫疼痛 竟是深層靜脈栓塞
健康養生 / 心臟血管3482國泰綜合醫院心血管中心主治醫師蘇彥伯表示,正常狀態之下,血液靠著心臟的收縮,經動脈輸送至末端的器官及肢體供應營養,並透過微血管重新在靜脈匯集,再倚靠肌肉的活動及體內壓力的變化重新流回心臟。整個過程應該是持續暢通無阻的,但當血液的黏滯性增加,流動受到阻礙,加上血管的內皮受到損傷,就有可能引發血栓的形成。 -
女主管加班壓力大 撥筋放鬆卻見小腿瘀青一片像被家暴
健康養生 / 生活保健3791亞洲大學附屬醫院復健科主治醫師陳怡維表示,就西醫觀點而言,「筋」指的是肌肉、肌腱、韌帶、筋膜等軟組織,「撥」則是通過按壓、推開等技術輔助軟組織放鬆,達到舒緩肌肉筋膜的效果。人體某部位肌肉可能因姿勢不良、高強度運動,長期處在收縮的狀態,若無適度放鬆,會造成局部循環不良,形成肌肉緊繃,也就是常說的「身體硬梆梆」。 -
血糖過高恐增心臟病風險 研究:尤其女性患者特別注意
健康養生 / 健康新知3435糖尿病一直與心臟病發作、中風和腎衰竭風險增加有關,1項最新研究發現,即使未罹患糖尿病,較高的血糖數值也會提高心臟疾病的風險。由倫敦衛生與熱帶醫學學院(London School of Hygiene & Tropical Medicine)和倫敦大學學院(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的研究人員所進行的研究發現,糖尿病前期的族群可能會因高血糖,提高罹患心臟疾病的風險,而風險增加的範圍可達30%至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