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宮頸癌》子宮頸癌有什麼症狀?如何確定得了子宮頸癌?

1020
【本文轉載自/希望之路-面對子宮頸癌】

子宮頸癌有什麼症狀?

  當一個人感染人類乳突狀病毒後,在5到10年後約有20%的機率會有子宮頸上皮的病變,而這樣的病變到真正變成癌症大概也需要5到10年的時間,在這段漫長歲月裡大部分並無特別之症狀,唯一比較特殊的是一些不明原因的陰道出血,這種不正常的出血有可能發生在月經週期間、性交後、沖洗陰道或者做骨盆腔檢查時,在月經來時也會持續較久且出血量較平常多。隨著病灶範圍的擴大,陰道異常分泌物也會增加。如果進一步局部侵犯到子宮旁臨近的正常組織,甚至是侵犯骨盆腔壁的神經時,則會有下腹部疼痛、坐骨神經痛,以及因輸尿管被腫瘤壓迫而造成腎盂積水等現象。

  所以對於一再發生的異常陰道出血,一定要提高警覺,如果您是屬於高危險群更需注意,盡可能到醫院接受檢查。

如何確定得了子宮頸癌?

  不論是例行的檢查或是因為有症狀而就醫,醫師一定會問診及同時做骨盆腔檢查及抹片檢查:

(一) 骨盆腔檢查:醫師先以器械撐開陰道,觀察陰道上半部和子宮頸,然後再檢查骨盆腔內的器官如子宮、陰道、卵巢、輸卵管、膀胱及直腸是否有外型及體積上的異常。
(二) 子宮頸抹片檢查:是很簡單又不痛的檢查方法,適合檢查時間通常在每次月經週期結束後至下次排卵期之前,醫師以木製刮棒或子宮頸刷在子宮頸移形上皮區,採取脫落的細胞送病理化驗。而單做一次抹片,臨床上估計大約有20~40%左右的「偽陰性」率;也就是說實際上這位婦女已罹患子宮頸癌,但抹片檢查的結果卻說是正常的。所以目前台灣的政策建議,大於三十歲的婦女連續三年接受檢查,以使這個偽陰性率減低至10%以內。這種偽陰性率主要是因為抹片取樣檢體不足,或是沒有正確取得子宮頸上皮移形區部位的標本,或是大量的血跡污染及發炎細胞太多,引起抹片標本製作品質不佳,而導致判讀錯誤,沒有辨認出異常的細胞。

  目前抹片檢查的結果是採用1991年重新修訂過的Bethesda System,中央健康保險局結合了婦癌專家們,制定出子宮頸抹片檢查報告單,訂定了18個數字碼,每個數碼代表特定的子宮頸細胞變化。但是許多人混淆了檢查報告單上的的18個數字碼與以及癌前期細胞組織病變的3個級層,誤解為子宮頸癌的期別,而造成心理恐慌。

  抹片檢查結果依序從正常(包括發炎及萎縮)、非典型細胞、輕微的病變 (CIN I)、中度 (CIN II)及重度的病變(CIN III)、原位癌(CIS,carcinoma in situ)、鱗狀上皮細胞癌、腺性上皮細胞癌以及其他未能區分的情況。

  子宮頸上皮內病變(CIN,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又可稱為子宮頸癌前期病變,是指病變只局限在子宮頸上皮的細胞,如果病變的侵犯已超出上皮就屬於子宮頸癌了。子宮頸上皮病變 (CIN) ,依病變侵犯的深度可分為下列三期:

CIN Ⅰ:指子宮頸上皮細胞有輕微的病變,大多是由人類乳突狀病毒感染所引起的,有恢復正常的機會,建議每三到六個月再做一次抹片檢查追蹤。
CIN Ⅱ:指子宮頸上皮細胞有中度的病變,通常會建議作局部性治療包括雷射治療、冷凍治療,電圈部分切除治療和子宮頸錐形切除等。
CIN Ⅲ:子宮頸上皮細胞重度的病變,子宮頸原位癌也屬於此類,建議做子宮頸錐形切除手術,如果切片邊緣沒有殘留的病灶,可達將近百分之百的治癒機會;如果切片邊緣仍殘留病灶,可再一次施行錐狀切除或接受單純性子宮切除手術。
 
(三) 陰道鏡檢查:如果骨盆腔檢查或子宮頸抹片發現異常時,就需要更進一步做陰道鏡的檢查以找出問題之所在。一般都是先以5%的冰醋酸塗抹在子宮頸,也可以碘溶液擦在子宮頸上,再用陰道鏡放大40~60倍下做檢查,然後把懷疑的病灶切片送檢查。

(四) 子宮頸內膜刮除術:如果病變不是在子宮頸表面,肉眼和陰道鏡都無法確定病灶,特別是抹片檢查有問題而陰道鏡檢查看不出病變所在的,便可以子宮頸管內膜刮除術將刮下來的組織送檢。

(五) 其他:其他的檢查還包括血液、胸部X光、超音波、靜脈注射腎臟攝影、鋇劑大腸攝影、電腦斷層掃瞄(CT Scan)及核磁共振(MRI),以了解有沒有肺、膀胱或大腸的轉移。

以上內容由中華民國癌症希望協會提供。

分享此文:
請往下滑,繼續閱讀推薦好文
資料讀取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