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傳染途徑
-
「A型鏈球菌」肆虐日本!3成患者罹病後48小時內死亡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4925日媒報導,全日本去年(2023年)累計941人罹患「劇症型鏈球菌感染症」(Severe invasive streptococcal disease),為有紀錄以來的新高數字,該感染病菌被稱為「吃人菌」,死亡率極高,3成患者罹病後於48小時內死亡。 -
爸媽注意!冬季除了呼吸道疾病 慎防幼兒病毒性腸胃炎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4497冬季除了好發呼吸道疾病,也是腸胃道傳染病流行的季節,而急性腸胃炎的病因多半是由細菌或病毒引起,其中又以諾羅及輪狀病毒最為常見,任何年齡層均可能受諾羅病毒感染,而輪狀病毒則是引起5歲以下幼童腹瀉最常見的原因;病毒性腸胃炎的傳染途徑除了食入受污染的食物、水或使用不潔的餐具而得病之外,還可能透過吸入病人嘔吐物或排泄物所產生的飛沫等方式感染,且腹瀉停止後48小時內仍具有傳染力。 -
黴漿菌流行與抗藥性有關? 專家示警:恐爆強勢細菌株
健康養生 / 最新消息4001面對中國爆發肺炎黴漿菌多起個案,台大感染科教授黃立民表示,如果中國這一波疫情是受到抗藥性影響,出現新的強勢抗藥性細菌株,就防疫來說,將更為吃力。 -
臉頰長出凸起物竟是病毒疣! 謹記1不2要有效預防感染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379445歲女性長年於海外工作,數月前於右臉頰發現一苔癬狀凸起物,因其逐漸長大,於當地就醫治療後,症狀短暫改善,但治療後2週又於原位重新長出,且逐漸變大,故於工作調派回台時就診,經醫師診斷為病毒疣類型中的「臉部疣」。 -
中國爆發黴漿菌!台灣1年4季有病例 曾有重症裝葉克膜
健康養生 / 最新消息53432感染黴漿菌後,最常見的疾病型態為支氣管炎,特別是孩童,症狀為喉嚨痛、倦怠、發燒及長達數週甚至數月的咳嗽。約有10%惡化成肺炎,症狀為黏液痰、發燒和發冷、呼吸困難、胸痛及倦怠。少數病人嚴重肺炎、氣喘發作、腦炎(大腦腫脹)、溶血性貧血、腎功能異常及皮膚疾病(史蒂芬強生症候群、多形性紅斑、毒性表皮溶解症)等嚴重併發症。 -
RSV好發於2歲以下幼童 醫警告:這症狀與新冠最不同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3850呼吸道融合病毒(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RSV)與腮腺炎病毒、麻疹病毒,皆屬於副黏液病毒科(Paramyxoviridae),是1種具有套膜的常見單股核糖核酸病毒。RSV病毒可能會造成幼童嚴重呼吸道症狀,並好發於2歲以下幼童,易誘發急性支氣管炎和肺炎。 -
登革熱傳染途徑有哪些?8大典型症狀別輕忽!4大預防訣竅要牢記
健康養生 / 話題懶人包9033登革熱疫情不斷延燒,除了離島之外,幾乎全台都有感染登革熱的案例,根據傳染病統計資料查詢系統資料顯示,目前全台已累積超過1萬2千8百多例,尤其以天氣較濕熱的南部地區最為嚴重,光是台南市就有1萬11427例,一旦感染登革熱便可能出現長紅疹、發燒、食慾不振等症狀,嚴重還可能死亡。究竟登革熱的傳染途徑為何?登革熱症狀有哪些?感染登革熱後是否會出現後遺症?又該如何預防登革熱呢? -
吃冰可治療腸病毒? 醫師揭腸病毒症狀與正確緩解方法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3756疾管署指出,腸病毒是1群病毒的總稱,包括克沙奇病毒、小兒麻痺病毒、伊科病毒及68至 71型腸病毒等60幾型,傳染來源主要經由腸胃道(糞-口、水或食物污染)或呼吸道(飛沫、咳嗽或打噴嚏)傳染,亦可經由接觸病人皮膚水泡的液體而受到感染;此外,新生兒則可能透過胎盤、孕婦分娩過程或產後人際接觸等途徑感染腸病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