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口腔潰瘍
-
腸病毒威脅不分季節 病童高燒超過39度、皮膚長滿紅疹
健康養生 / 生活保健4207腸病毒威脅1年4季都會有,常見於10歲以下孩童,但其他年齡層甚至成人也有感染風險。書田診所小兒科主任醫師蘇軏說明,腸病毒病例數以往大多是在3、4月時升溫,5、6月達到高峰後慢慢下降,直到9月開學後再度出現一波流行。尤其去年11月時曾出現重症病例,民眾千萬不可輕忽。 -
「最美周芷若」周海媚病逝 紅斑性狼瘡8大症狀1次盤點
健康養生 / 名人健康28566紅斑性狼瘡(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SLE)為自體免疫疾病,成因不明,最典型症狀為臉、頸、手臂等處出現紅斑,尤其臉頰兩側出現蝴蝶斑,日曬後,局部泛紅,以及毛髮掉落、關節肌肉疼痛。 -
痛風病患用1類藥物恐過敏反應 健保給付基因篩檢預防
醫藥衛生 / 保健專欄3880痛風是1種急性的關節炎,症狀為關節劇烈疼痛、腫脹、發紅、發熱,原因為尿酸結晶積沈於關節,因發作時異常疼痛,彷彿連風吹過去皮膚,都更加疼痛,所以被稱為「痛風」。食藥署提醒,民眾如有關節腫痛等疑似痛風症狀,務必儘速就醫。 -
吃冰可治療腸病毒? 醫師揭腸病毒症狀與正確緩解方法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3890疾管署指出,腸病毒是1群病毒的總稱,包括克沙奇病毒、小兒麻痺病毒、伊科病毒及68至 71型腸病毒等60幾型,傳染來源主要經由腸胃道(糞-口、水或食物污染)或呼吸道(飛沫、咳嗽或打噴嚏)傳染,亦可經由接觸病人皮膚水泡的液體而受到感染;此外,新生兒則可能透過胎盤、孕婦分娩過程或產後人際接觸等途徑感染腸病毒。 -
5個月大男嬰染腸病毒 康復3天又因「肢體麻痺」再住院
健康養生 / 最新消息3226腸病毒的門急診就診人次正在下降,但疫情仍未停止;上週傳出有5月大男嬰感染腸病毒,在首次感染康復後發生肢體麻痺而2度住院!
-
腸病毒流行期間如何自保? 搞懂腸病毒症狀防範要趁早
健康養生 / 話題懶人包8267炎炎夏日的到來,再加上最近適逢疫情降級、口罩解封,正是腸病毒蠢蠢欲動的時節,有些家長一發現小孩出現上吐下瀉的症狀,就擔心其罹患腸病毒,便急忙帶他至急診就醫,但其實腸病毒的症狀與腸胃並沒有關係。臺北市立聯合醫院陽明院區急診科主治醫師陳宥騰將帶大家認識腸病毒的傳染途徑、常見症狀、治療與預防方法,以保護自己與家人健康。 -
北市腸病毒正流行! 衛生局:孩子染腸病毒建議這樣吃
健康養生 / 最新消息3670北市衛生局提醒,進入流行期後,北市幼兒園、短期補習班、托嬰中心及兒童課後照顧服務中心,若7日內同一班級有2名以上(含2名)幼童經醫師臨床診斷為腸病毒感染(含手足口或疱疹性咽峽炎等),發現個案之班級應採停課7日(含假日)措施,腸病毒學(幼)童應請假在家休息7天,不到校也不要到公共場所、托育中心或補習班等,避免疫情傳播。 -
幼童感染腸病毒71型容易引發重症 7月起可自費打疫苗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4189近日疾管署提醒腸病毒疫情升溫,中小學因腸病毒停課的案例將會明顯增加,提醒民眾做好防疫。根據統計,門急診數從4月底開始連續突破萬人,茂盛醫院副院長簡佳裕醫師指出,全民防疫帶來的免疫負債還沒結束,腸病毒發展快速,平均發病3天便可能併發重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