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肝腫瘤
-
台北榮總發表新中期肝癌治療策略 「7-11」登國際期刊
癌症新知 / 肝癌3171「7-11」標準具體來說是:以病人最大顆的肝腫瘤公分數和腫瘤總數相加,大於11時,非常不適合肝動脈栓塞化學療法;小於等於7時,肝動脈栓塞化學療法療效佳,而加總介於7和11之間,即表示病人的預後介於兩者之間。 -
免費肝炎肝癌及腹超篩檢 傳愛社子居民守護健康不落後
醫藥衛生 / 保健專欄2450肝基會特別集結扶輪人的愛心善款,為社子地區其中5個里的中低收入戶民眾做免費肝病抽血篩檢和腹部超音波檢查,希望藉由保肝篩檢活動,能及早引導患者到醫院定期追蹤檢查,搶在肝癌來臨之前建立防護。 -
平日無徵兆健檢赫見肝腫瘤! 定期檢查把握治療黃金期
醫藥衛生 / 保健專欄3821亞洲大學附屬醫院肝膽胃腸科主任陳家禹表示,院方日前與財團法人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合作舉辦腹部超音波檢查活動,發現147位參加者中,異常人數多達132人,比例將近9成,其中更有12位掃到性質不明腫瘤,年齡分布相當廣,從40歲至65歲都有,且皆為首次發現,平時並無不適症狀。 -
肝癌平均4個月長1倍! 定期腹超篩檢及時揪出肝腫瘤
健康養生 / 生活保健2771為了不讓憾事一再發生,肝基會今年特地結合全台灣的北中南東12家醫療院所發起「今年超了沒?全民腹超活動計畫」,藉由簡單、無痛、沒輻射、確診率高的腹部超音波檢查,早期發現、有效治療。也希望「今年超了沒?」成為一股「全民運動」,讓台灣成為一個沒有肝病的國度,成為根除肝病的模範國。 -
疫情期間C肝篩檢治療不能等 C肝患者染疫死亡風險增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3399高嘉宏教授說,世界上每30秒就有1人因肝炎死亡,C型肝炎治療刻不容緩。但因為疫情影響,民眾進行肝炎篩檢、治療C型肝炎積極度銳減,根據全球性大型研究指出,若因疫情拖延治療,C肝患者病程惡化與死亡人口可能增加。我國有高達12萬名還沒有治療C型肝炎的患者,暴露於肝病3部曲(肝炎→肝硬化→肝癌)、肝外病變與感染新冠死亡風險提升的危機中。 -
肝癌5大高風險族群莫輕忽 提高篩檢頻率助肝癌早發現
癌症新知 / 肝癌361台中榮民總醫院胃腸肝膽科主治醫師李騰裕醫師提醒,肝癌高風險族群應安排至少每半年一次的超音波追蹤檢查,才能早發現早治療。雖然如此,一旦發現肝癌時已進入晚期,也就是腫瘤已有血管侵犯或是肝臟以外的轉移,目前健保已有給付先進的口服標靶藥物,也有人有不錯的反應,患者不應放棄希望! -
定期肝癌檢查仍罹患晚期肝癌 醫呼籲雙管齊下才正確!
癌症新知 / 肝癌373黃天佑醫師說明,雖然大部分患者確診罹患肝癌時大多已為晚期,但現針對晚期患者已有許多新型治療選擇。如已獲健保給付的口服標靶藥物,可望延長患者整體存活期(overall survival, OS)大於一年,無惡化存活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 PFS)及疾病無惡化時間(time to progression, TTP)皆可達半年以上。 -
肝腫瘤4個月體積就長1倍 醫:定期超音波趁「小」手術
癌症新知 / 肝癌4374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董事長許金川教授指出,預防肝癌的不二法門,就是在腫瘤尚未長大,出現症狀之前,就先找到它,予以切除,而腹部超音波檢查就是篩檢肝癌的重要利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