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顱內動脈瘤
-
眼皮下垂複視畏光!點眼藥水無效 竟是顱內動脈瘤作祟
醫藥衛生 / 保健專欄711580歲曾姓婆婆頭暈目眩雙眼複視、畏光,經眼科診所治療後不僅未改善,甚至呈現「睁隻眼、閉隻眼」狀態,經轉診至彰基醫學中心神經外科門診,發現長達8mm右側顱內後交通動脈瘤,造成動眼神經壓迫,經開顱動脈瘤夾除手術後,右眼皮可以張開,右眼轉動也漸漸恢復正常,畏光與複視重影症狀也獲改善。 -
男老師頭痛欲裂!休息叫不醒 送醫才知顱內動脈瘤破掉
醫藥衛生 / 保健專欄3768光田綜合醫院神經外科醫師劉善傑提醒,顱內動脈瘤破裂昏迷的死亡率高達9成,且患者在搶救後即使無生命危險,卻可能留下神經性的後遺症,因此呼籲民眾多重視自己的腦血管健康。 -
腦內不定時炸彈!腦動脈瘤有多危險? 盤點常見併發症
醫藥衛生 / 保健專欄7672每到冬天,氣溫變換之際,就是腦血管疾病患者大增的時候,近日北市聯合陸續收治許多出血性中風患者,有腦內出血,也有蜘蛛膜下腔出血,其中以蜘蛛膜下腔出血特別令人憂慮,往往來自於顱內動脈瘤破裂所致,就像新聞報導過的許多公眾人物一樣,甚至會造成猝死。 -
5旬男突臉麻!擔心中風前兆急就醫 竟檢出2顆腦動脈瘤
健康養生 / 生活保健3164衛生福利部台北醫院神經放射科醫師胡成全表示,動脈瘤在未破裂時完全無症狀,除非特別針對腦血管做電腦斷層血管攝影檢查,否則不易提早發現,一旦破裂,將可能發生劇烈頭痛、昏迷甚至死亡。 -
退伍蛙人患多囊腎 「腎臟腫成3倍大」 提早篩檢防洗腎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2936多囊腎是顯性遺傳疾病,患病機率約1/1000-2500左右,只要爸媽有1人得病,自己罹病機率就是50%,由於患者的腎臟會不停長出貌似水泡的「囊腫」,囊腫內則會充滿囊液,有時可能是清澈的純水尿液,也可能是出血或膿瘍,隨時可能會破裂造成感染,且這些不斷長大的囊腫也會持續損害腎臟功能,久而久之就會導致洗腎。多囊腎患者的腎功能掉分比一般民眾來得快,也就是會更快進入洗腎,因此強烈建議「1人得病,全家都要做超音波檢查」,若本身長期有腰痛、血尿問題,不妨盡快到醫院就診檢查。 -
阿嬤急診發現動脈瘤出血! 醫:最糟情況死亡率達5成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23901名76歲的阿嬤日前感到頭痛、噁心,之後陸續出現腹瀉、手腳無力的症狀,2日後在家人陪同下至衛生福利部台北醫院急診,檢查時已昏迷且2眼瞳孔大小不對等,僅能發出一些似有若無的聲音。考慮患者無外傷且有高血壓病史,懷疑可能腦部有出血,恐危及性命不可不慎,因此透過緊急電腦斷層檢查,確診為由動脈瘤破裂引起的蜘蛛膜急性下腔出血,後來患者在放射診斷科醫師以顱內動脈瘤血管內栓塞治療術下,順利解除危機。 -
血管介入性治療腦血管瘤 比外科開顱手術可提高存活率
醫藥衛生 / 醫藥話題3315宜蘭1名49歲李姓婦人,本身沒有高血壓、糖尿病等疾病,但經常頭痛,甚時常感覺右眼脹痛且流淚不止,症狀持續3年。一日運動時突然感到頭部劇烈疼痛後昏迷,送醫急救後才發現是腦動脈瘤破裂導致中風。經緊急血管介入性治療,不只撿回一命,也因搶救的早,日前已出院,並在復健後恢復良好。
-
接種後死亡新增35人 解剖16人無發現與疫苗直接相關
健康養生 / 健康新知2386今(22)日中心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公布,新增35例接種新冠疫苗後死亡個案,包含16女與19男,年齡介於41至91歲,當中25人是75歲以上年長者,3人50歲以下,有16個案家屬接受解剖確認死因,15例有心血管疾病。